详细内容_页头
 
当前位置:中工网人物频道文化名人-正文
方汉奇:积累到了,方成大家(图)
//www.workercn.cn2016-01-01来源: 人民日报海外版
分享到:更多

  坐了50年冷板凳,成了名师

  业界评价:“新闻史是新闻学院较冷的一门。方先生一坐50多年冷板凳,却成了人大新闻学院学术地位最高的老师,他的弟子们形成了全国新闻学界最为壮观的学术家族,颇耐人寻味。”

  方汉奇对报纸的兴趣始于少年,高中一年就收集报纸200多种。那时候,他心中的偶像是范长江那样的战地记者,所以大学报考的都是新闻系。

  1950年大学毕业之后,方汉奇阴差阳错来到上海新闻图书馆工作。“那时我单身一个人,就住在图书馆里,每天晚上就是读旧报。”他读完了78年的全部2.7万份《申报》,即使是专门研究《申报》的学者,也没人能做到这一点。

  短短一两年,这个沉默的年轻人脱颖而出,受邀到圣约翰大学讲新闻史专题。

  当时上海新闻图书馆可谓藏龙卧虎,不少工作人员是解放前《申报》《新闻报》的著名老报人。“因为屁股坐得住”,方汉奇被不止一位老报人相中。岳父黄先生先下手为强,果断请一位女同事给他介绍自家女儿,成就了一段跨越60多年的钻石婚姻。

  1953年,方汉奇受邀到北大新闻系任教,开始“安心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搭建中国新闻史的框架。当时,全国研究新闻史的人算上他就两个。

  然而世事不如人愿。3年牛棚,3年干校,方先生笑称自己被改造得“身强体健”:“扫厕所、修下水道、修土方、打石头,都干过。”方先生至今还能自己做饭,也得益于在干校做过厨子,“给400多人做饭,用大铁锹在锅里炒菜。我手艺好,每次打饭就我那队排得最长!”

  人大1978年复校,方汉奇用短短两年时间写出了《中国近代报刊史》,成为中国新闻史的权威著作,被各大新闻院校选为教材。此后,一本本的专著相继问世,不断刷新学科高度。

  玩微博玩微信,活到老学到老

  方先生如今仍满负荷工作:每年招一个博士生,每天读十几份报纸,关注网络信息,晚上12点之后才睡。“要做先生,就得不断学习新的东西。”

  在学生们眼里,方先生是个不折不扣的时尚潮人,他是人大老教授里最早使用电脑的人,他电脑上同时开着QQ和MSN,还用个人网站和弟子们交流。

  后来有了微博,他立刻对这个好玩的东西发生了兴趣,从2010年11月到2014年7月以一张和弟子的合影作为终结,他共发过300多条微博,粉丝最高时超过175万人。方老师笑曰:“尝过梨子的味道就可以了,这是我对新媒体的一个实践。”

  不过,他淡出微博的真正原因也许是开始玩微信了,“微博是信息的付出,而微信是得到”。他给自己微信起名为“COCO”,这是儿子家一条宠物狗的名字。对他而言,生命就是一个活到老,学到老的过程,生活中永远有新鲜的东西引起他的好奇和关注。

  “你们做记者,更要不断学习,做功课,就像滚雪球,把小雪球滚成大雪球。积累到了,方成大家。”方老说。

  链接:方汉奇,1926年12月出生于广东普宁。1950年毕业于苏州国立社会教育学院新闻系。1951年起先后在圣约翰大学、北京大学和中国人民大学任教至今。曾任中国新闻史学会会长,现任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他是中国新闻史学界的泰斗,代表作有《报刊史话》《中国近代报刊史》《报史与报人》等,并主编《中国新闻事业通史》《中国新闻传播史》《大公报百年史》。(张鹏)

1 2 共2页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详细内容_右侧栏目
详细内容_页尾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