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_页头
 
当前位置:中工网人物频道文化名人-正文
美籍华人余震谷:畅想宇宙 探索思想
//www.workercn.cn2015-06-06来源: 光明日报
分享到:更多

畅想宇宙 探索思想

——美籍华人余震谷教授谈他的“梦月101团扇绘画展”

 

图为余震谷教授近影。马晓毅摄

  获悉“梦月——余震谷101团扇绘画展览”将于6月13日在北京中国紫檀博物馆开幕后,记者采访了画展的主人——美籍华人、美国萨凡那艺术设计大学绘画系主任余震谷教授。

  采访前翻阅手头的资料得知,余震谷教授生长于上海。20世纪80年代中期,他应邀赴美参加两国文化交流活动,而后进入美国院校学习并最终获得艺术学位。1993年起,他应聘到美国最大的艺术设计学院——萨凡那艺术设计大学(SCAD)任教,先后担任学校画廊总监、绘画系教授、绘画系主任以及教务长、校长特别项目办公室主任。2000年起,余震谷在美国创办自己的“东西画廊”,力促中西文化和艺术的交流。及至今日,他在世界各地的画廊、博物馆举办过24次个人展览,参加过60多个团体展。

  谈起此次在北京举办的画展为何以“梦月”为名,余震谷表示,仰望一轮明月当空,简单之圆形,孤独之个体,充满了无尽的寂寞,隐藏了无限的神秘。古希腊哲学的创始来自泰勒斯的仰望星空——畅想宇宙;苏格拉底则是把哲学的发展聚焦人生——探索思想。出色的艺术家需要把这两者结合起来。深夜月光满地,独自运笔绘画,简单、平和,追求的是能为心灵筑造一个安静栖身之地,让宁静与沉思相伴,使艺术和心灵为伍。“我常常对月遐想无限以致缠绵悱恻,憧憬不已。”他如是说。

  “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余震谷说,“大自然提供了无穷无尽的创作灵感,而艺术创作正是我个人观察、理解以及与自然沟通的方法和桥梁。在过去的几年里,我在教、食、眠之余,倾心用混合的水溶颜料在绢质的半透明团扇上作画。因为它的圆形常常让人联想到月亮,而团扇又似手镜,一扇在手,如见明月,似照我心。描自然景色于扇之两面,留神游痕迹于画之一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无中生有,有中生无,与之悄悄私语,使之传达心声。此次展览,我特别选择不给每件作品设定标题,编号纯粹是单独之特定记号,把主题隐在心中,联想留给观众,见仁见智,以此发挥大家的想象能力。”正如齐白石先生在谈到绘画审美标准时所提到的,绘画表现的最好境界是在似与不似之间,点出了画家要从自然学,然后从心画。余震谷表示,这次展出的团扇作品中,有流水高山,细雨迷雾,晴天白云,飞瀑静树等题材,它们全部是自己在创作过程中对月亮虚实景色元素的重新组合。画什么,是什么,像什么,对画家而言并不重要,因为每张画都是画家追求的一种精神表达。在这有限的绘画领地里,画家是绝对的主宰,决不能被局限。

  谈到为何选择绢质的团扇作为绘画本体,余震谷表示,在小小的团扇上,凝聚了画家的喜怒哀乐。通过一幅作品所表达的感情片刻,显示了画家的希望和失望,有一种感情的蠕动,有一种触景生情、情由景生的莫名感叹。此情此景,此时此刻,画家让整个身心自由遨游在梦里的大自然山水之中,把无拘无束的描述定格在各自独立的画面之上,把无规无矩的探索融合在中规中矩的技法之外,把无影无踪的思绪泼洒在红黄蓝绿的颜色之间,把无忧无虑的心态持续在完成创作的喜悦之后。(本报记者 马晓毅)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详细内容_右侧栏目
详细内容_页尾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