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_页头
 
当前位置:中工网人物频道文化名人-正文
罗国杰:他用一生“正人心”
//www.workercn.cn2015-03-18来源: 中国青年报
分享到:更多

  去年12月,罗国杰被授予吴玉章终身成就奖,并获得100万元的奖金。坐在家里的旧沙发上,他和老伴儿作出了将100万元全部捐作奖学金的决定。“老两口说这事儿的时候,语气轻松得就好像送出去的只是一本书而已。”当时在场的焦国成说。

  平日里比较沉默的老人关注时事,每天看报纸,晚上7点钟,更是雷打不动地坐到电视机前看新闻。焦国成时常看到老师拿着剪刀做剪报,用曲别针分门别类。

  这位生于1928年的老共产党员推崇马克思主义和集体主义的基本道德原则。2012年入学的严春红曾和老师讨论过: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还应不应该坚持集体主义道德基本原则。罗国杰说要坚持,因为“要为国家考虑”。

  他还对社会上的道德滑坡问题,撰文批评满口“钱钱钱、利利利”现象。

  他曾提出要“以德治国”,后在2000年被中央采纳,成为了治国方略。当时恰逢“依法治国”的方略提出不久,罗国杰的主张在法学界一时间掀起了不小的争议。

  曾与罗老一起参与编撰过高校教材的法学教授陈大文记得,当时自己年轻气盛,还曾当面质问过罗老“干嘛出这种主意”。

  “‘以德治国已经成为中央决策,作为一名教师应该与中央保持一致,这是政治纪律。”罗老平静地说,他接着又从道德是法治的基础,法治是道德的保障的角度解释了自己的观点,强调以德治国并不是不要依法治国,二者要相互结合。

  “从治理社会上讲,依靠道德的力量是最长远、最有效,也是成本最低的。”他说。

  罗国杰很早便开始关注腐败的问题,他曾忧心忡忡地对学生说:如果腐败问题不能很好的治理,国家就危险了。对于腐败者,他的看法是:自作自受恶有恶报, 但我们不能幸灾乐祸。

  谈及道德对治理社会的作用,罗国杰总能引经据典,这和他酷爱读书密不可分,身体还硬朗的时候,他常常蹬着“永久”牌的28自行车“搜刮”海淀、新街口一带的旧书店。住在人大林园时,靠墙的三面大书橱都被藏书塞得满满当当,放不下的书堆到地中间,没几天发现,地板被压得凹陷。家里所有的书他都通读过,与人谈及某一内容,老人起身便能从书橱里找到相应的文献。

  有一次,学生拜访他,他神秘兮兮地说,“我这里有好书给你看看。”学生刚伸出手,罗老赶忙说:“这是明版书,看看就好了,不能摸哈。”罗老常看的书都被包上了书皮。

1 2 3 4 5 共5页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详细内容_右侧栏目
详细内容_页尾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