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_页头
 
当前位置:中工网人物频道文化名人-正文
田沁鑫:中国话剧进入导演品牌时代
//www.workercn.cn2014-07-15来源: 中国青年报
分享到:更多

  田沁鑫对国家话剧院未来的路感到乐观。“现在我们剧院排戏,与外界的合作是‘海纳百川’式的,积极吸收各种新鲜思维。如,我们排《山楂树之恋》,不仅与凤凰出版集团合作策划,又在‘乌镇戏剧孵化基地’进行孵化和排练,效果很好。这些探索对中国戏剧发展是有利的。”

  中国话剧已经走过百余年。田沁鑫一直希望建设话剧的“中国学派”,但她坦言,时至今日,仍很难说中国话剧形成了自己的“学派”。“我觉得我们还在路上。中国话剧在一个多世纪的努力下,现在已经有了自己原创的能力。但中国学派是什么?我觉得是中国语言、中国声音,表达中国的情感。目前来讲,我们做得还不够。我希望有一天中国话剧能够站在世界舞台上,和全世界优秀的话剧艺术家交流。”

  田沁鑫见证了中国话剧市场“春江水暖”的过程。“原来是一线城市演话剧,现在是二三线城市也都开始看话剧了。这和话剧人十几年的努力是分不开的。”“现在中国话剧进入了导演品牌时代。以前,让演员选择,是演二流导演的电视剧,还是演一流导演的话剧?演员肯定选电视剧。今天,演员很有可能会选后者。”

  对于话剧导演而言,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田沁鑫说:“现在话剧演出市场不太规范,各地的演出商应运而生、鱼龙混杂,急于挣钱。一些导演的创作也变得急促。”田沁鑫说自己不愿意被市场挤压、抢夺,希望保留独特的艺术个性和表达。

  把脉中国话剧,田沁鑫觉得“缺血”。“剧本血荒,永远缺剧本”。“大环境是一方面,能不浮躁、沉下心搞创作的编剧本来就有限;另一方面,我们对于编剧的培养也有问题。在课堂上,我们对具体实践技巧的培训很不够。但是在欧洲国家,如,戏剧文学大国英国,莎士比亚的老家,戏剧积淀就不用说了,各种新秀编剧计划层出不穷。”

  痛心于话剧“缺血”之现状,2012~2013年,田沁鑫启动了一个“田沁鑫新写作计划”,选拔了6名年轻编剧赴英国学习创作技巧。“我希望能挖掘、培养有才华的新一代编剧。这次《山楂树之恋》的编剧之一、北大研究生尚磊,就是这个计划挖掘的人才。”

  生活中的田沁鑫钻研佛法。在微博上,她的自我介绍是“一个种菜浇水的和尚”。如果给这个时代的青年一句忠告,田沁鑫想说:“不被枝蔓牵绊诱惑,认清自己、发现自己最重要。”目前,她计划把李敖的《北京法源寺》搬上舞台。她透露:“话剧版《北京法源寺》会在2015年年底推出,这将是很有分量、也很有趣的作品。”(蔡梦吟 左斯娴)

1 2 共2页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详细内容_右侧栏目
详细内容_页尾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