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_页头
 
当前位置:中工网人物频道百姓故事-正文
刘金友:“就要时时处处走在前!”
//www.workercn.cn2016-10-12来源: 劳动时报
分享到:更多

“就要时时处处走在前!”

——共产党员刘金友带领群众致富记

  刘金友是铜仁市万山特区高楼坪乡地地道道的农民,于1999年返乡创业,他凭借聪明的才智和勤劳的双手,成为当地老百姓人见人夸的“红人”,该乡蔬菜种植“能人”。他以一名共产党员的情怀,谱写了一曲回报家乡的反哺之歌。2009年,他被中国财政部、中国科协授予“科普兴村带头人”荣誉称号。

  上世纪90年代初,高考落榜的刘金友独自一人到浙江一家电焊厂当工人,1993年开始,他的足迹遍布东莞、佛山、深圳、惠州、三水、汕头、宁波、上海等城市,但是生活都没有什么改观。刘金友陷入了沉思:“外面虽好,终非久留之地,打工即使能赚钱,但自己永远只是个“打工仔。”就这样,回家创业的梦想慢慢在他的心里生根发芽。

  1999年春节,刘金友回到了家乡。不久,他利用打工的积蓄,做起了果菜的贩卖生意,从此一发不可收拾……

  2004年底,刘金友富而思进,他抓住国家政策扶持机遇,积极响应号召,决定发展蔬菜种植。打工的十余年期间,刘金友自学了一系列的种养殖技术,这为他自主创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随后,他便展开了蔬菜市场连续3个月的摸底调查。地处湘黔交界地段的兴中村地势落差较大,气候温差适中,土壤肥瘦相当,适宜蔬菜种植。多年来当地农户每家都有种植香葱的传统。同时,他发现市场上蔬菜的价格一直持续稳步增长,香葱市场广大,这使他万分激动。他想,如果现在进行香葱种植的话,还可以利用自己之前做水果贩卖、农副产品收购生意时的人脉,直接进行销售,可以增加中间盈利空间,还有时间多陪陪家人孩子,要是能形成产业的话,就还可为带动村民增收致富。

  2005年初,刘金友放下火红的果菜贩卖生意,拿出3000元从渐江购买了抗旱强、色味浓、产量大、易保存的香葱优良品种1200余株,试种在自家三亩责任田土里。经他精心管理,三亩香葱长得绿呦呦的、细嫩嫩的,似一块“绿地毯”,格外显眼,人见人爱。当年亩产超1000公斤,收入达6000多元。2006年初刘金友又将香葱种植面积扩大至20亩,边精心培育试种成功的良种,边用购买的三轮车将香葱销往周边县、市各大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和超市,因香葱品质优良、价格公道,刘金友为人又和善,不久就打出了名号,周边农贸市场和超市都争相预定。当年他就赚了体满钵满。

  为兑现自己回乡创业时“让大家在家门口挣钱”的承诺,刘金友扩大种植规模,把种植领域扩展至枣子、西瓜、时令蔬菜上。以“供苗—服务—回收—销售”一条龙的产业经营模式从事种植,由农户小范围种植,最后他自己回收进行销售。期间他为种植户提供幼苗,无偿技术跟踪,并签订回收合同。针对合同农户实行“三统一、一兑现”:即统一提供幼苗;统一技术标准和技术服务;统一保护价回收。回收当时付款兑现。这样就让种植户没有任何后顾之忧。在他的带动下,现在该村有枣子、蔬菜、西瓜种植大户12户,散种小户30余户,户均年收入达10万元以上,实现了当初许下的“在家门口挣钱”的诺言。其实早在2006年,他便成立了香葱协会,用‘协会+超市+农户’规模种植的新路子,带领群众共同发家致富,践行了承诺。仅2007年就发展香葱种植大户7户,散种小户20余户,实现户均年增收入1.6万元以上。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时时处处都要走在前面,带领群众共同致富就是义不容辞的责任。”刘金友说,下一步要在夜郎谷畔建成一个500亩的蔬菜瓜果种植基地,成立一家现代化的蔬菜加工厂,为蔬菜产业发展一条龙服务,带动周边的群众发家致富。“将高楼坪变成万山乃至铜仁的菜蓝子,为家乡发展贡献力量。”在谈及未来发展规划时,他充满了信心。(姚艳云)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详细内容_右侧栏目
详细内容_页尾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