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_页头
 
当前位置:中工网人物频道百姓故事-正文
张奎翠:做百姓的主心骨贴心人
//www.workercn.cn2016-09-18来源: 滨海时报
分享到:更多

  

张奎翠(左一)慰问困难居民

  9月13日,记者来到北塘街海泽园这个成立一年多的社区,采访居委会副主任张奎翠——敬业奉献的“滨海好人”。一进海泽苑,顿生清新之感。“每天早上都到小区里转一圈,看看居民有什么需要帮助,看看社区环境情况。”张奎翠说。

  “事无巨细,做好了不容易”

  生于1982年的张奎翠本不是一个多话的人,但做上社区工作后,她竟成了丈夫和孩子眼中的“碎嘴”了,因为要不厌其烦地对大娘大爷们讲解政策、相关法律条文规定,哪些该得到的可以争取,哪些不符合规定,要让百姓们一肚子怨气而来,一脸高兴而去,就得掰开揉碎地说,从思想的“根儿”上把问题彻底解决掉,“所以我不怕麻烦”。

  张奎翠深知只有在辖区内形成一种关爱弱势群体的良好氛围,才能促进社区居民的和谐相处和社区各项事业的全面发展。所以,辖区内每一户困难家庭都是她关注和援助的对象。居民李亮,患有银屑病,父母早逝,孩子刚3岁,妻子又是外地人,没有工作,现在3口人租住在一间不大的合租房里,生活困难。因患病,李亮多次求职都被拒之门外,丧失了生活的勇气。得知这一情况后,张奎翠及时向上级反映情况,又多次到李亮家中走访,帮他办理了失业证,为他和家人申请了最低生活保障待遇,缓解了李亮的生活困难状况,让他有信心生活下去。

  居民钱广盛和伯父生活在一起,张奎翠入户走访时发现这个家庭生活得非常艰辛,钱广盛的媳妇身患乳腺癌和淋巴癌,两次大病差不多花光了家里全部积蓄,常靠亲朋接济度日,钱广盛自己手又有残疾,女儿没工作,张奎翠几番奔走,为钱广盛办好特困救助。(下转第二版)  (上接第一版)每月234元的特困救助钱虽然不多,但毕竟解了这个家庭的燃眉之急。

  社区工作事无巨细,无论大事小事,做好了不容易。对于社区居民的难事,也是她放不下的心事,谁家需要救助、谁家有就业需求,她像会计人员记账一样,按照相关政策对号入座、及时解决,居民都说她是居民的贴心人。

  “责任与担当使我离不开”

  作为一个年轻的孩妈,张奎翠也有累得不行想打退堂鼓的时候。“以前在保税区做报关工作,只要把单据整好报上去,等着放关就行了,但社区工作不同,是做人的工作,与小区现有的659户人家的生活息息相关,琐碎、繁杂。”就在接受采访的一个小时内,人大选举、低保户领补助小票、残疾救助……一项接着一项,不停有人来问,张奎翠像背书一样,有问必答,每家每户特别是需要救助家庭的情况一清二楚,得什么病,做什么工作,需要什么帮助。有人问她为何不舍得离开,张奎翠说,责任与担当使她在社区越干越有滋味,越干越有成就感和幸福感。

  她告诉记者,下一步新区民政局要为社区服务中心装修,这间屋子要做残疾人康复站和多功能活动室,那间屋子做党建办公室,再旁边是办件服务大厅,明年海泽苑会大变样,同时社区组织也将建立,飞镲队、健身队将来都会有,有兴趣的社区居民都可以参加。

  把满腔的热情与关爱奉献给社区居民,张奎翠发现,当她从社区居民的角度考虑问题,急他们所急,想他们所想时,居民们会本能地放下了防范心理,愿意把她作朋友,当作主心骨和贴心人。

  居民窦和英大娘本来与老伴、儿子一起过,一家三口因为没有收入享受政府低保救助。可是前些时候老伴去世,儿子稍晚也结婚了,低保待遇由原来3人变成大娘一人,儿子一家生活仍然不富裕,而大娘一个人在家。知道这种情况,张奎翠陪大娘聊天,安慰大娘,并为大娘办好能办的一切,让大娘安心享受晚年。张奎翠心里也有自己的“打算”,等社区工作全面铺开后,要把像窦和英大娘这样的老人请到居委会来,参加各种健身和文娱组织,让老人们精神有所寄托,他们行动起来,自我愉悦,自我提高,自我发展,这也是新型社区治理的模式。

  张奎翠告诉记者,她前不久在开发区雅园社区学习了两个多月,“雅园社区党员居民的素质真高,三社联动社会治理模式真好”,今后争取在上级领导的支持下,海泽苑复制、推广三社联动模式,让社区居委会、社区居民、社会组织有机配合、联动,共同促进社区治理与文明和谐社区建设,提高百姓的幸福指数,让百姓们真正体会到社区生活的幸福与美好。

  时报记者 李铁军 摄影报道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详细内容_右侧栏目
详细内容_页尾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