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_页头
 
当前位置:中工网人物频道百姓故事-正文
黄玉庆:“我当文保义工,凭的就是这份热爱”
//www.workercn.cn2016-06-04来源: 中工网——《工人日报》
分享到:更多

  “周口店,猿人洞,元大都,建城垣;宣武门,多会馆,崇文门,有戏园。” 今年54岁的黄玉庆是北京首批文物保护志愿者,对北京的文物如数家珍。

  走进他的家里,便闻到从被他自己称作“京报坊”的屋子里传出的浓浓墨香气息。站在分类整齐的北京各类报纸的空隙中,身材魁梧的黄玉庆,蓄着络腮胡,微笑时一双眼睛像弯弓似的。

  黄玉庆是个“老北京”,自小生长在西单舍饭寺胡同里。“文革时,我们亲眼看到佛像被大绳子拉倒,那时候还高兴地拍手笑呢。”

  童年的经历让他更认识到文物保护的重要性, “现在的环境变化这么大,我们已经失去了很多东西了,除了遗憾,也应该做点实际的事。”

  2014年9月的一天,在报纸上看到北京市文物局和北京市慈善义工协会招聘志愿者的消息后,原本就喜欢到北京各处的四合院、老胡同转悠的黄玉庆,欣然报名,成为了北京首批文物保护志愿者。

  上街巡查,然后及时上报发现的问题,这是文物保护志愿者最重要的工作。

  黄玉庆原本是街道的工作人员,现在除了平时照顾卧病在床的父亲,他利用自己的闲暇时间,跑遍了北京大大小小的文保单位。

  为了考察各大会馆的情况,就连远离老城区的门头沟和通州,他也去了。“我当文保义工,没有一分钱工资,凭的就是这份热爱,追求的是一种精神上的快乐。”黄玉庆说起话来,透出地道的京腔味。

  为了巡查文物,黄玉庆有时不得不像“地下工作者”一样,钻钻门卫、保安的空子。有一次趁着看门的大妈上厕所,黄玉庆说帮她看一会儿门,才得以进到一家占用了文保建筑的单位,拍了一些文物的照片,了解到里头文物的具体保护情况。

  “元大都主要有三组集中的文物,三组石碑分别位于安贞门、樱花西街和最东端的七号地。”在巡查元大都遗址公园过程中,黄玉庆发现,有的碑刻被游客胡乱甚至恶意涂写,墨色的字迹从远处也能看得一清二楚。他将这一情况上报给北京市慈善义工协会和北京市文物局后,问题得到了妥善的解决。

  此外,他还发现在元大都遗址公园附近的樱花西街边,有人建了一所儿童乐园,正好占了应急避难场所的位置,“妨碍人流疏散,使得交通不畅” 。他便及时把问题反映给了组织。

  后来,他再去巡查时,儿童乐园已经搬走,街上又恢复了常态。

  因为这份志愿工作,黄玉庆自己也成为了文物保护的半个专家。

  他点评智化寺天花板的彩绘,夸奖历代帝王庙“修旧如旧”和“修旧如新”之间鲜明对比的立意之妙,更自己得出北新桥三条62号和雍和宫175号两处古建“建筑规格和档次很高,保护得很好,某些方面优于前门一带的一些文保单位”的结论。

  当志愿者的两年间,黄玉庆接触了很多同样热爱北京、热衷北京文物保护的人。有些人还带着自己的孩子一起参加义工的工作。这让黄玉庆这个老北京人异常欣慰。

  事实上,在北京,像黄玉庆这样的文保义工已达千人。他们为文物执法人员增添了“腿”和“眼”,过去两年,志愿者共反馈各类信息3000余条。(中工网实习生  刘洋)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详细内容_右侧栏目
详细内容_页尾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