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_页头
 
当前位置:中工网人物频道百姓故事-正文
李苑林:10年手书国粹经典800万字(组图)
//www.workercn.cn2016-05-25来源: 山西日报
分享到:更多

  王祥夫批阅3万字

  李老手书的第一部书是《金瓶梅》,近80万字。抄完书,装订后,大同著名书法家、学者殷宪先生借请一观,觉得老人家克功至坚,加之小楷工整健劲,兴奋之余遂逐卷为之题写了书名。论起来,这也算是老先生得到的一个较高层次的专家评价。众所周知,殷先生集魏史大家、翰墨大师、诗坛大隐于一身,为传承、弘扬大同文化做出过卓著贡献。特别在书法创作方面,他数十年驰名中国书坛,行草参以魏碑笔意,小楷古朴厚重,典雅自然,是我省首位书法兰亭奖获得者。得殷先生赞誉,必有其过人之处。今殷先生已匆匆离世,这套书上留下的痕迹,愈发弥足珍贵。著名作家、画家,鲁迅文学奖得主王祥夫先生闻知后,则引发了他注读这部手书《金瓶梅》的愿望,于是相约批阅半载,而今书中留下了祥夫先生约3万字的朱批。祥夫先生文思清越,卓识多多,字迹舒秀靓达,亦成此书一绝。

  李老手书的第二部书是《红楼梦》。据李尔山先生回忆,当时大同的红学正在潮头之上。他也参与其中。他得知红学大家冯其庸先生正在抄庚辰本《红楼梦》,便和父亲讲起这件事。老父亲笑着说:“大家小家都是家,他抄咱也抄。”老人不大懂《红楼梦》的版本,尔山先生开始提出让他也抄庚辰本,但他不同意,说:“我又不是搞研究,只抄前80回,不抄后40回,不妥。”于是自己选了程乙本作底本,用两年时间抄完了这部107万字的巨著。由于他抄写《红楼梦》,还被红学会接纳为会员。当时老人已年逾八旬,为该市会员中年纪最大者。一位红学家,看了他手书的书后赞不绝口,嘱意于尔山先生,希望能收藏这部书。这位先生红学造诣很深,也是好友,但尔山先生还是婉拒了。

  再后来,李老先生便抄出了《三国演义》和《水浒传》,分别是75万字(毛宗岗本)和96万字(李卓吾本)。接下来他又抄出了《论语集注》《孟子章句集注》《周易本义》《诗经集传》《礼记集说》《书经集传》《春秋》《大学》和《中庸》等9部儒家重要经典。尤其难能可贵的是对这些经典,他不仅用工整的小楷抄录了正文,而且一手执笔一手拿放大镜,用更小一号字迹,抄录了朱子等后儒的注疏。有意思的是,李老先生为了反映中国诗歌源头的完整性,在抄完《诗经集传》之后,又补抄了一部《楚辞》。尔山先生后来在整理李老的抄本时,看到了这部《楚辞》,心灵受到极大的震撼,这能是一个只读过4年“冬书”人的情怀吗?不过,更让他及其家人震撼和热泪盈眶的是,老人家余下的两个抄本,作为这项庞大文化工程的终结,他抄写了自己的儿子——尔山先生的一个原创剧本和儿媳艾珍女士的一个散文集《叶枫文集》。老人的意图不言自明,他希望传承下去的是,对文化的敬畏,对精神的弘扬。

  今年,李老先生已是93岁高寿。由于中风,他的大脑变得不太灵光,但精神和胃口尚好,由女儿虹桥和女婿守孝轮流做全天候守护。在李老73岁到83岁那10年中,心无旁骛,一心抄书,这对他的心脏病是有好处的,但由于他始终活在精神和理想之中,淡漠于养生,且不惜透支体力,抄书对他的健康也有损害。抄到后来,他的右手已经僵直而致不能握拳;长期伏案临池还造成了腿部肌肉退化。

  特殊的遗产

  “在我看来,父亲是精神的巨人,不光那近800万字的珠玑墨宝,他的整个精神世界中的一切,包括那不甚科学的透支体力也都作为遗产,留给了后代,润物无声,春风化雨。”谈及父亲这份“特殊的遗产”,李尔山先生动情地说。

  在大同市,李老家是著名的书香门第,他的儿子李尔山先生,不仅是一位颇有学养的报人,也是大同著名诗人、文史学者,从文30年,在诗、文、论等方面多有著述,出版有《缘槐小筑论稿》《缘槐小筑文稿》《缘槐小筑诗稿》等文集,令人称奇的是,他还是一位画家,退休之后每日作画10余幅。近年来创作的《中国古代名将谱》《文曲百星图》《智慧星座三十五》等,所作历史人物群像有500多个,再配上他亲撰的小传,简直就是一部人物春秋。

  在李苑林老先生身边长大的孙女李兮,更是深得爷爷和父辈熏陶,5岁能诗,渐通诸体,12岁有诗文集《笄花集》叩世,另有多部中长篇小说流行于网络,现就读于南开大学政治系。

  不为求温饱,不为谋功利,只为了与先人遗泽心魂相守,这是九旬老人李苑林给我们最大的感动;而个体有价值的探索和实践,会为传统文化增加新的内容和典范,则是九旬老人给我们的最大启迪。作为李老先生的熟人和他们家庭的朋友,我更深切地体会到,正是有像李老先生这样执着的传承者,传统文化才会一代代融入到子孙的心灵和创作中。往小处说,他们坚守了传统的纯粹性,往大处说,他们是在以一己之力坚守着民族文化艺术传统的纯粹性,并无声地感染着更多的人。(李利萍)  

  〖相关链接〗

   李苑林微档案

  李苑林,字蔭墀,怀仁县人。1924年生,1947年参加工作,1984年离休。初为大仁县小学教师,后调入县工会,先后任干事、副主席、主席,之后调太原市工会文教部工作,直到“文革”后期,入石家庄中办学习班。毕业后调回大同市城区,前后任区工会主席及汽车配件厂党委书记。后又调大同市重工业局任工会主席,直至离休。其自幼喜欢书法,酷爱读书。

1 2 共2页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详细内容_右侧栏目
详细内容_页尾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