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_页头
 
当前位置:中工网人物频道百姓故事-正文
蒋劲华:“撕字书法”两度撕上世博会
//www.workercn.cn2016-05-24来源: 中工网——《安徽工人日报》
分享到:更多

  霓虹灯下的狂想

  蒋劲华的撕字书法是1990年发明的,在此之前的很长时间里,他只是一个如醉如痴地迷恋毛笔书法艺术的中国书法艺术爱好者。他的启蒙老师是自己的从事文字工作的父亲,在慈父严师的要求下,他从小就与毛笔结缘与字贴缔情,写对联,写日记,做作文,甚至做作业,都坚持用毛笔书写。他感谢父亲赠送给他的一方传家宝歙砚,那上边出自书法家外公之手的“方其体也,圆其用也,磨而不磷,吾守吾黑也”的砚铭遗训,一直激励着他守吾墨海苦练书艺并推陈出新。功夫不负苦心人,1980年他的一幅《长恨歌》小楷以安徽师范大学一等奖的名义推荐参加全国第一届大学生书法比赛获了奖。现在,他是中华书法艺术研究会、中国书画艺术联谊会和安徽省书法家协会的会员,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00周年“书画作品征集委员会”、雷锋纪念馆、新加坡神州艺术馆收藏有他的毛笔书法作品,《20世纪中国书法作品鉴赏集》《世界华人书法精选》等均收入了他的书法力作。

  对于发明于1990年的撕字书法,人们更关注的是其发明时的契机。蒋劲华告诉笔者:契机出现在1986年,启发来自霓虹灯。面对夜幕下五光十色闪闪烁烁的霓虹灯,他突然觉得这由霓虹灯管组成的空心字实在太漂亮了,陶醉之余狂想萌生。他想,现在毛笔书法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一种文化遗产,因为现取而代之的是各种硬笔,假如我能练就一手“一笔空心字”,用硬笔勾勒出毛笔字的轮廓,达到异曲同工之效,岂不妙哉?于是,他开始了一笔空心字的探索和苦练——先易后难,先宏观后微观,先单字后成串;上下班的路上,手儿插在口袋里默练;出差车厢里,伏在茶几上练;甚至半夜醒来在被窝里也练。他的空心字书法终于成为一绝,绝在他挥笔书写一串空心字时,往往每个字只先写一半,然后自然以笔划过渡到下一个字,然后从最后一个字的另一半完成再以笔划逆向前推进上一个字的另一半。当他停笔时你会惊讶地发现,这一串字他只用了一笔完成的。而在他运笔狂书的整个过程中,人们每每屏气为他担心:是否会断笔?是否会重复笔划?是否会出现走不过去的迷宫?是否会出现东偏西斜不在一条线上的现象?……但最后的作品完成时,人们都轻舒一口气,庆幸大饱眼福大开眼界。

  一个偶然的机会,他从一份报纸上获悉也有人能写一笔空心字书法作品,好强好胜的蒋劲华鬼使神差地面向给他报纸看的朋友脱口说道:“他也能写空心字书法,那我就不用笔光用手撕出书法作品来”!于是,他开始了撕字书法的创造,以手代笔,以撕代写“书写”一笔空心字。

  撕字≠撕字书法

  蒋劲华已经记不得出自他手下的第一个“撕字”是个什么字了,但他却非常清晰地记得,自己的第一个“撕字书法”字是他1990年撕出的草书“寿”字,第一幅“撕字书法”作品是他1992年为黄山电视台表演的孟郊的《游子吟》。因为撕字不等于撕字书法,能够撕出字来并不难,难的是撕出的字能够成为“恰似书法又胜似书法”的撕字书法作品。撕字、撕画都曾有人搞过,但撕字书法却肯定是前无古人的。

  在创造撕字书法的过程中,他经历过无数次的失败,攻克了许多难关,当然也获得过许多神来之笔的狂欢。他碰到的第一道难关就是所有文字必须自然相联且必须在一条线上的连撕技术,他承认在此之前苦练毛笔字和一笔空心字书法打下的扎实功底为他的攻克难关帮了大忙,使他能够举一反三、驾轻就熟地顺利攻克难关。但第三道难关却耗费了他许多精力,这就是由撕字书法登台表演而带来的新难题,这种现场表演不允许出现很长时间的冷场,更不允许让你一个人占去很多的表演时间。因此,他除了要使自己的撕字时间达到最短之外,又苦练出“盲撕绝技”:不用眼睛死盯住纸低头撕字,而是“手上有眼”、旁若无事地抬着头面对观众;不用一门心思地默然专心撕字,而是“一心二用”、应答自如地与主持人谈笑风生。这种“手上有眼”和“一心二用”的工夫可不是一朝一夕就可练就的,他要求你心中有数、指尖有感,反复强化对字体部位的记忆,蒋劲华为此整整花费了4年时间才过了这道难关。

1 2 3 共3页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详细内容_右侧栏目
详细内容_页尾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