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_页头
 
当前位置:中工网人物频道百姓故事-正文
“孤图”守护人孟向前:面朝大海,以书为伴
//www.workercn.cn2016-05-24来源: 新华每日电讯
分享到:更多

孤图室内。孤独图书馆提供

孟向前。新华社发

  新华社记者袁全

  大多数老年人的退休生活,或是帮儿女照看孩子,或以拍花养鸟为乐,或跳广场舞健身。而63岁的孟向前却找到了一份令无数年轻人向往的“美差”。

  这大概是天下最好的工作了:面朝大海,以书为伴。置身其中,仿佛世界瞬间安宁,人的内心也随之平淡真实。忙于繁华都市生活的人们,蜂拥而来,只为寻找那份“书香沁心扉,涛声伴阅读”的静谧。

  这个工作地点位于北戴河阿那亚社区沙滩上,是由房地产商和三联书店联合建立的一座双层海边公益图书馆。因远离钢筋水泥的闹市,且无风沙雾霾乱目,网友称其为“世界上最孤独的图书馆”(下文简称“孤图”)。

  “孤图”火了,身为图书管理员的孟向前也在不经意间成了“红人”。他毕业于北大图书馆系,退休前在北京一家图书馆做了四十年的情报检索工作。老孟以自己的职业为豪,他常说和同样做过图书管理员的毛主席算半个同行。这是老孟那一代图书馆人的革命情结。

  但进入网络时代,图书馆很难被关注。老孟也一直认为图书管理员成了“过时”的职业,直到女儿拿着一则“世界上最美的工作”招聘启事,把他带到“孤独图书馆”的面前。

  老孟一眼就看上了这份工作。他马上递交了简历,两个月后,凭借丰富的工作经验,满头白发的老孟从200多名应聘者中脱颖而出。“还有什么理由能拒绝这么好的工作呢?”老孟说。

  450平方米的“孤图”只有60个座位,但它不到一年时间就接待了7万多名读者,并创下单日2000人的最高接待纪录。

  然而,并不是所有访客都为读书而来。有些人千里迢迢,一进门却不停地拍照,生怕错过这抬眼望天涯的良辰美景;有些人喋喋不休,借着浪漫的海风谈情说爱,你侬我侬;海涛之声也常常淹没在孩童追跑打闹声中。

  作为图书馆唯一的管理员,老孟当然看不下去。他很快制定了馆规:禁止拍照和喧哗、访客必须预约。面对违规者,他会严厉警告,不留情面。

  有人抱怨他太较真儿,“孤图”本身就饱受“炒作”、“中国式旅游”的争议,管理员何必还要这么认真。但老孟不这么认为,他说图书馆就必须得有图书馆的样子。

  他说自己有责任告诉到访的客人,这座图书馆的魅力不仅仅在无敌海景,更在纯粹的阅读中。“低阶的读者可以满足视觉体验,但不妨碍高阶的读者体会思维的乐趣”。

  当然,老孟也不总是那么严厉。曾有一位77岁的老先生三伏天从秦皇岛骑车50多公里赶到图书馆,老人不知道需要提前预约,老孟得知后,不仅为老人推迟了闭馆时间,还为他处理好腿上的伤口。

  他还邀请附近渔民的孩子来图书馆看书。他们当中的大多数孩子都是第一次进图书馆。

  老孟说:“这就是图书馆与书店最大的区别——一个洋溢着人性光辉的大爱之地。”

  图书馆早上9点开馆,晚上6点闭馆。老孟的日常工作主要是整理书架,维持秩序,不过他并不满足于此。他主动要求为馆内5000多本图书手写编目。他说这不是为了额外的报酬,而是为了更多的乐趣。这个老图书管理员现在也开始赶起“时髦”,学着开通微信公号,为“孤图”增加更多的网络读者。

  他的真诚和努力也得到了积极回应:有访客在中秋节为加班的老孟送来月饼和水果;有读者向“孤图”捐赠了自己心爱的读物;他的朋友,曾经的同事也赶过来帮助老孟组建各种主题的读书分享会。

  曾有人预言,图书管理员终有一日会被人工智能替代。但老孟却说,图书管理员与读者之间的交流是永远无法取代的。

  年轻的同事都称他“孟叔”。有一位名叫“马蓉蓉”的小姑娘给老孟留言说:“您对‘孤图’就像是对自己的孩子一样。”

  虽然当上“孤图”管理员后,老孟很少能回北京的家,但他的家人却都很支持他。忙的时候,老伴还会过来帮忙。老孟说自己还没有退休的打算,“我不累,就是想为大家做点事情”。

  “在这座图书馆里的人会永远年轻。”老孟说。

  新华社北京新媒体专电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详细内容_右侧栏目
详细内容_页尾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