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_页头
 
当前位置:中工网人物频道百姓故事-正文
“树痴”王小宽(图)
//www.workercn.cn2016-05-03来源: 山西日报
分享到:更多

  精研技术,钟情事业景观成了精品,人成了“树痴”

   在晋城,说起园林绿化的技术权威,王小宽首屈一指。

  市园林绿化二大队副队长马双高告诉记者,一般城市园林绿化成活率的标准是80%左右,而晋城的绿化成活率都在98%以上,这个数据在山西乃至华北都是一流的。

  奇迹是如何实现的?马双高说,全靠王局长制订的园林绿化种植操作规范。什么树打坑应该多深多宽,什么季节注意防治什么病虫害,不同位置不同用途的苗木选择标准分别是什么,这些都有一整套规范,都是“王处”在二三十年种树栽花中总结出的经验。

  出身农家初中毕业的王小宽,干上园林绿化后,从来不坐办公室,天天扛着工具和园林工人风里来、雨里去,一点一滴摸索着各种苗木的技术要领和生长习性。

  记者采访王小宽时曾有一次集体座谈,老人不善言辞,但一谈起种树就滔滔不绝。有记者问他种树的成活率为啥会有那么高?他脱口而出:“按规矩来,树就肯定种不死。”

  王小宽种树的规矩很多。“北方的土质、营养、光照、雨水等和南方相比条件差一些,这就要求必须提高种植要求。比如同样种一棵苗,可能在南方挖四五十厘米深的坑就能成活,在北方就要挖到六七十厘米深。如果碰到土壤贫瘠的地方,还需要提前施肥改良土壤,这样才能保证苗木成活。”他说:“多活一棵树就是为国家多节约一份资金。”

  晋济高速南出入口景观绿化是王小宽的得意之作。绿化面积55万平方米,绿化风格以油松为主,结合晋城市特有花灌木营造出了“太行山自然微缩景观”。栽植了3米以上的油松27118株、造景油松302株,碧桃、连翘、黄杨等花灌木18000余株,这个工程获得了“2008年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

  3月29日,记者采访时和王小宽一起来这里体验。八年过去了,王小宽亲手种下的桃树已经繁枝嫩蕊花开次第,小山坡上的油松舒展着绿色的臂膀,浅色的嫩柳在风中摇摆。王小宽指着一棵姿态独特的景观松告诉记者:“这棵树是在陵川东部的山上选回来的,因为长在崖边风大的地方,所以树冠长不高针叶只能向下伸展,造型很独特,放在山坡上就像和人招手似的。”不止这一棵,这里的每一棵造景油松,他都能说出七七八八,这棵为啥种在这里,那棵能达到什么样的景观效果。说这些的时候,他的眼里都放着光。

  走到另一片绿地里的时候,王小宽忽然看到一个广告牌倾倒在地上,70岁的老人立刻跑过去,嘴里喃喃念叨着“是不是把我的树砸坏了啊?”到了跟前儿一看,真有两棵油松被齐腰砸倒了。他摸着树皮看着记者:“这么大的两棵树少说也长了几十年了,真是可惜啊。”我们顿时感觉到,他真是人们所说的“树痴”,对每一棵树都饱含深情。

  退而不休,老而有为用行动在岁月深处写下了崇高

   从18岁参军到部队,15年军旅生涯和家人分隔两地,转业后天天在工地守着苗木忙活不停。几十年里,他没带妻子逛过公园,也很少和孩子们在一起谈天说地聊过家常。妻子左小荣和他说过:“上班的时候天天在工地上,连双休日都不在家。以后退休了可好好歇着安度晚年。”孩子们也盼着他含饴弄孙尽享天伦。可家里人没想到,王小宽把退休后的日子过得和退休前一个样。

  2006年,王小宽退休了。市园林局的领导希望他能接受局里的返聘,在技术上好好带一带年轻人。“多年的辛劳身患多种疾病。妻子患脑血栓十多年,更是需要人照顾。”他有点犹豫。可组织需要和几十年对树的感情又牵着他的心。退休没几天,他又披上军大衣出现在晋焦高速东出口景观绿化工地。

  退休后的王小宽还是和以前一样,每天清晨五点半就到工地,2007年初春,天气冷得出奇,鼻涕流下来瞬间就能冻住,可王小宽依旧和绿化队员们一起整地、打坑、施肥、栽植、支护、扩盘、浇水、铺膜,每一道工序都亲自示范,毫不马虎,总是看着每一棵树入了坑、培了土才披着夕阳的余晖回家。在他的带领下,晋焦高速东出口景观绿化获得了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

  返聘的几年里,王小宽作为技术指导,相继完成了东、南出入口景观绿化工程、泽州公园景观提升工程、北出入口绿化及白马寺山植物园绿化。那几年里,他经常骑着一辆自行车,奔波在市区各个绿化现场,沿途随时停下来查树,针对问题及时处理。

  2013年,王小宽67岁,身体上的毛病更多了。他和局领导商量不再返聘,“以后有啥让我干的随叫随到”。

  回家把这事儿一说,妻子孩子都很高兴,觉得老头子这下能清闲度晚年了。没想到,王小宽名声在外,各县有啥重要的绿化工程,都想着叫他来指导指导。以前骑着自行车市区跑,如今坐着车县里跑,泽州县的丹河湿地绿化工程他去过,阳城绿道建设他去过,高平、沁水的县城绿化他也去过。从去年开始,王小宽又被高平请去为炎帝陵的绿化出谋划策。

  就这样,退休十年里,他在园林绿化上发挥余热,老有所为。有人说他傻,在岗时没给自己捞点好处,退了休每天不闲着,糟践身体。还有人说他算得是“糊涂账”,但正是这一笔笔“糊涂账”,算明白了一个48年党龄的老共产党员呕心沥血服务人民的拳拳之心。

  在历史的长河中,人的一辈子很短,用它来求取物质利益和个人安乐,生命如同水中落花,随波逐流而去。但像王小宽这样,干事创业,一生作为,造福千秋,一辈子很长。因为,青山绿树会记住他,人民群众会记住他。

  

  本报记者李志军本报通讯员田黎瑕

  

  

1 2 共2页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详细内容_右侧栏目
详细内容_页尾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