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_页头
 
当前位置:中工网人物频道百姓故事-正文
独居老人屋外的敲门人
//www.workercn.cn2016-04-10来源: 中工网——《工人日报》
分享到:更多

独居老人屋外的敲门人

——合肥一社区演绎的邻里亲情故事

中工网记者 陈华 中工网通讯员 刘亚萍

  李法明 绘

  中国有句俗话叫“远亲不如近邻”。现实的状况往往是,“近邻不如手机”。随着市民居住条件的日益改善,邻里之间的交往和沟通却明显少了。不少邻居门对门、楼上楼下住了几年,却不知道对方姓甚名谁。

  在安徽省合肥市蜀山区南七街道丁香社区,因为一群热心居民的努力,传统的邻里亲情正在恢复。

  “您在家吗?”

  ——“敲门小组”的问候

  上午,胡晓芳和曹瑞勇相约来到八旬独居老人黄汉芹家里看看。“您年纪大了,腿脚也不方便,要是有个头疼脑热的,直接和我们说。”胡晓芳对老人说。

  胡晓芳是南七街道丁香社区的工作人员,曹瑞勇则是社区“敲门小组”招募来的志愿者。社区的“敲门小组”由社区工作人员和辖区的志愿者组成,他们每天花十几分钟到半个小时左右的时间去老人家探望,陪老人们说说话、唠唠嗑,敲门问平安。

  “您在家吗?”“那我走了!”大多数时候,“敲门小组”也就是问候一下。在得到肯定的回复并确认独居老人没有特殊情况后,“敲门小组”就会悄悄离去。

  这样一个看起来特别简单的敲门问候,其动因来源于社区里一些独居老人的现实困难。

  丁香社区辖区里有汽修小区、皖安厂宿舍区两个老旧小区。小区居民大多是原国有企业的离退休职工。从“工厂人”变身“社区人”后,很多人一时难以适应社区的生活方式,尤以一些独居老人最为明显。

  84岁的乔宗莲,老伴去世多年,无儿女,独自居住在小区中。几年前,乔宗莲在家中摔倒,当时无人知晓,后来竟然因此落下了病根,直到现在胳膊也不能动。

  谈到“敲门小组”,乔宗莲连声叫好:“当初如果有‘敲门小组’,尽早发现我的伤情,也许就不会有今天的不便了。”

  乔宗莲老人的感慨,也正是社区书记凌睿的一个“痛点”。在如今的社区体系中,邻里之间的亲情关系正如楼道口互相对望却始终关闭着的铁门一样十分封闭。凌睿于是想,“政府的手段毕竟是有限的,能不能让邻里之间做个补充呢?”

  2015年,在社区的带动下,社区里一些热心的老人们成为志愿者,他们成立了一个“敲门小组”。小组成员几乎每天都要去老人家“站一脚”,了解老人的情况。有时候自家有什么吃的喝的用的,也会给老人捎带一点。

  前不久,曹瑞勇像往常一样来到独居老人文红英家敲了几次门也无人应答。意识到不对劲之后,曹瑞勇打通了社区工作人员的电话。社区工作人员从后院翻到文红英老人家里,发现老人已经中风倒在家中地上,他们立即拨打了110和120。老人被送到医院后,终于脱离了危险。事后,文红英老人很感激,说是社区和曹瑞勇救了她的命。

  这件事之后,“敲门小组”更加意识到每天敲门的重要性,每天风雨无阻地去看望独居的老人们。

1 2 共2页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详细内容_右侧栏目
详细内容_页尾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