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_页头
 
当前位置:中工网人物频道百姓故事-正文
黎族小姑娘的“绿茵梦”
//www.workercn.cn2015-12-25来源: 中国青年报
分享到:更多

  当时王慧敏和王敏慧都没踢过足球,不过好奇心让在不同班级读书的姐妹俩分别参加了球队的选拔。结果,两个人一起被录取了。和其他50多名从琼中各个乡镇选出来的新队员一起,她们被转入琼中二小,开始了“专业球员”之路。

  说到专业,除了有专业教练,其他的似乎都不够格。琼中二小没有标准足球场,小队员们不少连足球都没有摸过,即使有之前就踢过足球的,也大多是在乡间的泥地、水泥操场上的玩闹。

  队员王文玉等,之前就是小学球队的队员。她们常和男队员一起,在家附近的泥地上练踢球。

  “妈妈说,可以去试一试。”姐妹俩说,虽然家里担心她们会比较辛苦,但还是支持她们的选择。

  练球和玩球是截然不同的两件事,练球枯燥而辛苦。平日常规训练,为了不耽误正常上课,队员要5点多就起床,训练之后和其他同学一起上课。

  肖山曾效力甲B球队。2005年,原本在湖南执教的他,被恩师谷中声邀请,同时被能带队的机会吸引,辞掉两三万元月薪的工作,来到国定贫困县琼中,这个财政收入当时只有3000多万元的“山沟沟”,做起了一个月拿1000多元的琼中中学体育支教老师。

  琼中女子足球队创立于2005年。当年全县人口有20多万,11岁~12岁的女孩子只有几千人。肖山和谷中声从里面挑选了300人,最终确定了22人,这就是琼中女子足球队的第一届成员。2011年之前,球队一直从小学六年级准备升初中的学生中招收新队员。从2011年开始,肖山为了选拔更多好苗子,从全县各地的小学三年级、四年级学生中招生,并将选中的队员统一转学到琼中二小读书。而获得“哥德堡杯”冠军的12名小姑娘,就是这一批队员。

  除了参加U12组的12名队员,琼中女子足球队还有其他年龄段的队员。在琼中中学读完高中之前,她们都会在球队参加训练和比赛。

  “这些孩子最吸引我的就是特别能吃苦,太能吃苦了。而且特别质朴,规定的训练任务,不管有没有人监督,从来不偷工减料。”肖山说,9年来,这支以黎族姑娘为主的球队的最大特色,就是特别能吃苦。

  9年前,琼中女子足球队刚建立时,每名队员每天的伙食标准是5元,球鞋穿坏了反复补,训练用球连球胆都露了出来,甚至,在训练结束后还要自己开地种菜。

  9年后,队员们的条件已经没有那么艰苦,但肖山和吴小丽还是培养队员们的吃苦精神。吴小丽是肖山的爱人,也是球队教练。

  这一天是封闭训练日。下午5点半训练结束后,队员和4个教练一起排队去食堂用餐。他们分成两桌,一桌十几个人,每桌都是9菜一汤,4荤6素。

  “都吃肉啊,不许浪费啊。”吴小丽端着碗,不停地穿梭在两桌之间,提醒队员吃菜。由于做的时间提前了一些,桌上的羊肉有些放凉了,白色的油凝固在外面,少有人夹这道菜。

  “我告诉你们,不许挑三拣四,坏习惯!”吴小丽要求每个人都要吃一块。

  “姐姐吃!”肖山边吃饭边说。

  “我是妹妹!哈哈哈!”王慧敏说。

  王敏慧赶紧说:“我是妹妹!”

  肖山说,队员们平时喜欢和她们两姐妹开玩笑,有时把真正的姐姐叫做妹妹,把妹妹称作姐姐。

  在遇到“任务”的时候,王慧敏说什么也不想吃那块肉。

  吴小丽说:“王总,你管管她们!”

1 2 3 4 共4页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详细内容_右侧栏目
详细内容_页尾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