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_页头
 
当前位置:中工网人物频道百姓故事-正文
丹增旺扎:巧手开创“金灿灿”的生活
//www.workercn.cn2015-06-12来源: 西藏日报
分享到:更多

巧手开创“金灿灿”的生活

——记直孔金属锻造工艺传承人丹增旺扎

 

  西藏民族手工艺历史悠久,工艺独特。拉萨市墨竹工卡县直孔金属锻造工艺就是一种古老的技艺。

  走进墨竹工卡县金铜直孔民族手工业技术有限公司的制作点,匠人们巧手制作的金铜制品闪着金灿灿的光芒。“金属锻造工艺自公元7世纪开始盛行至今。直孔金属锻造工艺经过千年的传承和发展,在艺术性和市场上口碑俱佳,都取得了优异的成绩。”丹增旺扎向我们介绍。

  年仅27岁的丹增旺扎是这家公司的负责人,也是直孔金属锻造工艺的传承人,以其精湛的手艺在业界小有名气。

  丹增旺扎出生在墨竹工卡县尼玛江热乡帮达村,年幼时的他有一段特殊的成长经历。父母不幸早逝,年幼的丹增旺扎和弟弟妹妹在叔叔的抚养,及左邻右舍的热心帮助下得以健康成长。

  8岁的时候,丹增旺扎就开始跟随直孔沟里的老艺人学习直孔金属锻造工艺。敏而好学,再加上勤学苦练,15岁时,丹增旺扎就已经可以独立制作复杂的佛像,深得老师们的喜爱和信任。

  “在作为一名小学徒的时候,要从最基本的画画开始学起。学会了基本图案的绘画,才能在一块铜皮上画画,然后按照勾勒的线条开始敲打。先易后难,学徒的时候只能简单地制作碗具、瓶子、茶壶等。待技术十分成熟后,才能制作工艺复杂、技术讲究的佛像。”从丹增旺扎的话语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学习直孔金属锻造工艺是一个艰苦而漫长的过程。

  2009年,丹增旺扎应邀来到拉萨的古艺建筑美术公司,一边学习,一边开始打工。在此期间,他参加了扎什伦布寺、小昭寺、泰宁寺等寺庙佛塔的修复与制作,连续几年参加中国拉萨雪顿节和其它区内外的工艺美术展,并屡次获奖。

  在古艺建筑美术公司工作期间,丹增旺扎每月的收入能达到6000元,在年底的时候还能拿到分红。可这些都不能让丹增旺扎“安心”地在这里工作。因为,他还有一个更大的梦想。

  “现在,从事直孔金属锻造工艺的手工艺艺人越来越少,技艺面临失传。直孔金属锻造工艺有着悠久的历史,应该让它继续传承下去。”丹增旺扎的话语十分坚定,“现在党和国家非常重视传统手工艺的保护和发展,出台了很多扶持政策,为我们创业提供了非常好的条件。”

  2013年,丹增旺扎减少了手中的订单,开始着手成立自己的公司。2014年,几经周折,丹增旺扎从银行贷款30万元,加上自己10万元的积蓄,办好了相关的手续,启动了公司运营。

  “现在共招收学徒15名,其中10名来自我的家乡尼玛江热乡。技术好一点的每月能拿到8000多元的工资,一般的工人月收入也有3500元。2014年公司运营了6个月,收入达到43万元。我们制作的长4米多、宽3米多的金铜吉祥八宝图,其尺寸是目前市场上最大的。现在,公司制作的手工艺品供不应求,除了供应拉萨市场,别的地区的订单也不少,订单已经签到了明年1月份。”丹增旺扎乐滋滋地说道。

  “拉林高等级公路就要开通了,对于公司的发展我们也有了新的规划。我们计划在公路旁新建一家更大规模的厂房,招收30—50名学徒,增加铸造工艺品,满足市场需求。同时,我们还对公司产品的类型进行了分类,以适应市场的需求:一是金铜工艺佛像;二是金属家具用品和民族首饰;三是旅游纪念品。”对于未来的发展,丹增旺扎显得信心十足。

  生意蒸蒸日上的丹增旺扎没有忘记养育自己的乡亲们。除了在尼玛江热乡招收学徒,帮助更多人实现就业外,每逢帮达村举行集体活动,他都积极捐款,献上自己的绵薄之力;在藏历新年期间,丹增旺扎还购买大米、酥油、被子等,亲自为村里的贫困户送去。 (本报记者 裴聪 魏山 格桑伦珠)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详细内容_右侧栏目
详细内容_页尾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