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_页头
 
当前位置:中工网人物频道百姓故事-正文
刘欣根雕创作的故事:在草原中寻觅艺术之魂
//www.workercn.cn2015-06-10来源: 吉林日报
分享到:更多

  “玉不琢不成器,根不雕不传神。”当我走近刘欣,欣赏着他独具匠心、妙趣天成的根雕作品,这种感受就在不断地加深。刘欣,现为双辽市博物馆馆长。初次认识他的人,印象最深的是他为人谦和、谈吐儒雅,但很难想出他会与刀凿不离手的根雕创作搭上边。最近一年来,刘欣的根雕创作水平上升快、产量高,而且根雕作品在网上很受好评。

  邂逅根雕

  10年前,刘欣因为爱好文学,喜欢写诗,经常有作品在省市级报刊发表。因此,文友们外出采风,经常邀他参加。有一次,他应朋友之约,到内蒙古去游玩采风。无意间,那位朋友捡到了几块造型奇特的黄榆木根,带回家中略加雕琢便成了精美的艺术品。后来,刘欣做客时,发现当初的木根已然成为艺术品,他欣赏把玩了许久,并从内心发出感慨:太不可思议了!“业余时间,搞搞根雕创作,既能陶冶情操,又能收获艺术享受,是一举多得的好事。”也就是从那之后,他开始潜心学习、尝试,走上了根雕创作之路。

  热恋根雕

  刘欣通过阅读书籍、上网品悟名家大师的根雕作品、求得朋友指点,对定型、打坯、精雕、打磨、抛光、上蜡等工序一一掌握。他几乎把大部分业余时间,都毫不吝啬地投入到根雕创作上。凭着执著的创作热情,刘欣很快便找到了创作感觉。由于是初学,缺少经验,曾发生惊险的小意外。一次进行创作时,因为走神,对电钻操作不当,他突然感觉有什么东西顺着电钻的锯末飞出打到了脸上。他用手一摸,是血带着肉!再一看,新买的旅游鞋,被钻出了洞,伤到了脚。还好没伤到骨头,养了很多天,他的伤才好。

  根雕虽然很有艺术欣赏及收藏价值,但因七分天成三分人工,所以有时是“一根难求”。为了寻求创作原材料,他经常会在双休日约上朋友或独自一人,带上水和干粮,到附近的屯子深处去寻树根。更多的时候则会骑上摩托车长途跋涉上百公里,到内蒙古草原中寻觅艺术之魂。人被晒得黝黑,但刘欣乐在其中。最初,他被当地农民当成了盗树贼,要扭送派出所。他讲清了自己的来意,一来二去交上了朋友。只要他去内蒙古寻找树根,那些农民朋友总会留他喝酒,听他讲根雕创作的故事,还义务为他当起了“寻根员”,有时甚至会把树根送到家中。寻找原材料的故事远远要多于创作。有一次刘欣去锦州出差,路过邮局,发现一位老者坐着一块被树枝“抱住”的石头聊天。“典型的根抱石!”他向老人要下那块“宝贝”,立即打包邮寄了回来。还有一次,他去沈阳办事,途经建筑旧物市场,意外发现一块拆迁下来的木料,很有“型”。他把妻子买衣服的钱花了,买下那块木料。

  感悟根雕

  十余年来,刘欣把业余时间都“搜集”起来,“储存”到了根雕创作上,感觉生活变得充实、多彩起来。尤其是在得到一块好的根雕原料后,要反复琢磨,构思许久,触发灵感后才会动手创作。由于他的作品构思独特,在网上的根雕群中也很受观注。有代表性的作品有“独占鳌头”、“历史人物屈原”、“母子情深”和“十二生肖”等。特别是创作“十二生肖”时,他历时多年寻找创作原料,反复酝酿,每件作品都栩栩如生,惟妙惟肖。老虎的创作原料于近期才寻到,“十二生肖”不久就会全部创作完成。他的作品在四平市根雕作品比赛中还拿了奖。

  寻找原料不容易不说,一旦构思形成,开始创作,刘欣就变成了一位“工匠”。穿上工作服装、戴上防尘面具、运用斧、凿、锯、钻、刀、锉各种工具进行成千上万次的精雕细磨。时间久了,手上的腱鞘都落下了毛病,但刘欣却说自己十分享受这个创作过程。一旦开始创作,内心就会安静下来,可以沉淀自己,磨炼意志。如今,他创作的作品已达数百件,家中、办公室都陈列着他心仪的作品。他花费了很多工资作为创作投入,尽管作品很有市场,但他却舍不得卖,只有创作经费紧张时才会出售几件。他说每件作品都有动人的故事,看着作品总会回忆往事,是种享受。

  刘欣把这项专长也用在了工作上,他利用近一年时间为馆藏的文物分别制作了展柜,而且还带领员工对博物馆的门窗进行了重新粉刷,共为单位节省十余万元,而且管理上也井井有条,让博物馆的双辽历史名片和思想教育基地作用得以充分发挥。(史铁臣)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详细内容_右侧栏目
详细内容_页尾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