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_页头
 
当前位置:中工网人物频道百姓故事-正文
朱继国:把“根”留住(图)
//www.workercn.cn2015-02-12来源: 中工网
分享到:更多

甘肃省崇信县根雕艺人朱继国和他的作品《贵人》

  在甘肃崇信县,有一位退休后痴心根艺创作的老人,他收集奇形怪状的根材等“朽木”,经过巧妙构思,精心创作,雕琢成一件件人物、动物、器物等有品位、上档次的根艺品,让粗制滥糙的根材化腐朽为神奇。他的根艺品不但被省内外许多爱好者购买收藏,而且蜚声西北。

  他,创办崇信县首家野朽根艺有限公司。他,带领全县30名有一定根艺功底的人抱团发展根艺产业,用一双双灵巧的手 ,留住一段段不朽的根。

  他叫朱继国,今年66岁。退休前是崇信县的一名领导干部,担任过水土保持工程师、水保站长、水保局长等职务。半辈子奋战在水土保持战线上。常年下乡,奔走在山间田野,职业生涯,让他喜欢上了平田整地挖出的奇形怪状的树根。由于公务的繁忙,他没有把平时收集的根材正式雕琢成艺术品。

  近日,记者慕名走进朱继国老先生的野朽根艺公司作品展览室,映入眼帘的是一件件栩栩如生的人物、惟妙惟肖的精灵动物、巧夺天工的器物等摆满了整个房间。我们被琳琅满目的精美根艺品所吸引,这里所摆放的200多件根艺品全是朱老先生近几年精心创作雕琢而成的。在欣赏了朱老的根艺作品中,他拿出一本前不久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的《朱继国根艺》作品集,我们从书中的一件件精美作品中获知他的根艺故事。

  痴迷根艺,每天快乐工作五小时

  朱继国老先生告诉我们,他的根艺生涯是从退休后开始的,酷爱根艺缘于多年从事的水保工作。在他家的院子里、窗台上摆满了一块块未被雕琢加工的木头和树根 。就是这些粗糙的“宝物”,朱继国从发掘原材料、巧妙构思,精心创作雕琢等多个环节、使其形神融合,造型独特,达到艺术动感,变成一件精美耐看的艺术品,

  退休后,找朱继国做根雕的人非常多,为了满足根艺作品爱好者的需求,他给自己规定,每天工作五小时。在辛勤劳动中把一件件“宝物”雕琢成精美的根艺品,从中体验劳动的乐趣和充实。根雕加工制作是个技术活,木活、油漆等活儿样样都要精通。所用的手锯、刨子、钻子、卷尺、刷子、刻刀等工具一个都不能少。做根雕也是个费时费力的苦心活,但老朱在苦中寻觅快乐,同时也收获着普通人难以体会到的乐趣和艺术享受。

  根雕艺术“三分人工,七分天成”。朱继国巧思妙想,精心创作上万元根艺作品有一个明显的特点,就是将没有主题的根材经过“画龙点睛”式的雕琢,变成了栩栩如生的人物、惟妙惟肖的精灵动物,并配以独特的名字,给人无限的遐想。

  朱继国雕琢成的根艺品,隔三差五,常常有来自全国各地的客人找上门来购买收藏。凡找上门的客户,要么定做几件根艺,要么直接购买自己中意的现成根艺品。

  在制做好每一件根雕艺术品的同时,朱继国始终不忘学习,提高自己的根雕文化素养,还托在省城上大学的孙子购买了《美学概论》、《职工根艺制作》等书籍,每天早上和晚间戴上老花镜坚持自学,从中吸取营养。结合实践创作,不断提高自己的根雕艺术水平,使自己的根艺形成新的风格。

  朱继国在劳作中自己创作一首打油诗:“老夫喜好玩根艺,技能浅拙品位低。吾作自赏寻乐趣,陈列室内补空隙。”来聊以自慰。

1 2 3 共3页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详细内容_右侧栏目
详细内容_页尾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