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_页头
 
当前位置:中工网人物频道百姓故事-正文
朱继国:把“根”留住(图)
//www.workercn.cn2015-02-12来源: 中工网
分享到:更多

朱继国和平凉市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何文华交流介绍根雕作品《中国龙》

  钟爱根雕,掏5000元买回“宝物”

  一件好的根艺作品,必须取材于好的根材。在农村,人们把平田整地、修建乡村道路挖出的树根视为烧柴火的废物。然而在从事根雕艺人的眼里,这些根材往往是他们创作的好原料。为了他情有独钟,一生痴迷的根雕,朱继国不惜花钱进驻到很远的深山老林、偏僻的农村去买回一堆堆“宝物”。朱继国给我们讲他掏5000多元钱从关山一个修路工地上买回一颗大树根,当时还花钱雇了八个民工抬出来找车装上拉回家里。回来后,对着这件根材苦思冥想,边构思边画图,十多天过去了,老朱画了30多张构思图,经过反复琢磨、比划,感觉不理想,最终还是推翻了所有的构思图。最后,朱继国专门跑到学校找来美术老师和爱好美术的学生,对着“宝物”,他和老师在根材前讲解,让同学们根据自己的思维想象,画一幅这个“宝物”的意象图画,在和美术老师的共同探讨中比划中,终于,一个创意性的构图在朱继国的脑海中浮现出来,这块大“宝物”做成一个跃动的乌龟,预示着吉祥如意,起名就叫《吉祥》。后来,这座“宝物”动工 雕琢,经过朱继国长达四个月精雕细琢,《吉祥》根雕完工,全县的根雕艺人前来庆贺。起名《吉祥》的根雕,制作精细,内涵丰富,命名准确,独具匠心,给人以形象生动的感觉,激励人们奋发向上,勇往直前的气势。宁夏、西安的几位客商出资80万元他都没有舍得卖出去。这座“吉祥”雕琢巧夺天工、令人赏心悦目。成了野朽公司最大最值钱的“宝物”。

  追求艺术,带领团队把“根”留住

  一块块根材在朱继国的手中,经过造化、雕琢,被赋予了艺术灵性,化腐朽为神奇,成为一件件令人赏心悦目的艺术品。

  有付出就有回报。朱继国创作的根艺品多次代表崇信县参加甘肃省工艺美术展、文博会根雕作品展览和平凉市大型工艺品展销会,获得了许多荣誉。他的两件根艺品被土耳其、缅甸等国外友人在兰州文博会上购买收藏。他的《灵龟》、《繁花似锦》、《背负希望》、《静候》、《福寿》、《贵人》、《中国龙》《岁月》、《如意》等多件作品被上海、广州、香港、澳门等地爱好者收藏。

  朱继国的根艺作品享誉省内外,他精湛的根雕技艺,作品独树一帜。目前是崇信县根雕艺术界的领军人物。2014年9月和10月份,省上主要领导曾亲临野朽根艺有限公司参观给予好评。他本人曾被中国根艺协会吸收为会员;2013年又担任了平凉市崇信县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2014年3月,朱继国申报注册了崇信县野朽根艺有限公司,把全县30多名业余从事根雕创作的人员组织起来,抱团发展根雕创作事业,把根留住。为社会创造可观的经济价值和文化价值。(郭惠民 文/摄 )

1 2 3 共3页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详细内容_右侧栏目
详细内容_页尾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