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_页头
 
当前位置:中工网人物频道人物资讯-正文
“伐木人”:出路在树下
//www.workercn.cn2015-08-27来源: 科技日报
分享到:更多

  从4月1日起,黑龙江、内蒙古、吉林等重点国有林区已经全面停止商业性采伐。那么,曾经以砍树为生的“伐木人”该怎么办?出路在哪?

  “停伐后,林业发展模式将由木材生产为主转变为生态修复和建设为主,由利用森林获取经济利益为主转变为保护森林提供生态服务为主,必须提前准备,未雨绸缪。”8月21日,吉林省林业工作总站副站长才国斌在接受采访时强调,在这过程中,林业富余职工的妥善安置,尤为困难,成为重中之重。

  转变思路

  在前往吉林拉法山国家森林公园的道路上,外围一条“玉带”环绕着,两边的青纱帐似“绿波”荡漾,远处连绵起伏的群山之巅则云雾飘渺,如诗如画,很难想象这一幅水墨山川,在多年前却是“七零八碎”。

  位于吉林省东部蛟河市的该景区,总面积为34194公顷,主要由拉发山、松花湖、老爷岭等六大景区组建而成,各景区经营权归所属地方。

  绿水青山也是金山银山,守着金饭碗不能没饭吃。蛟河市林业局局长张效仲暗下决心,必须改变现状。

  “思路变,活路宽。”蛟河市林业局不等不靠,大胆创新经营机制,发展股份制经济。

  张效仲介绍说, 2000年,先以职工集资赎买方式收回个人及乡镇村景区经营权。2005年,林业局所属的19个国有场圃和3519名林场职工,以自然人身份自愿加盟,联合发起成立了吉林省拉法山国家森林公园股份有限公司,注册资金为10397万元,其中,国有股4330万元,职工个人股6067万元。

  据统计,仅2014年,拉法山国家森林公园各景区共接待游客20万余人次,实现旅游收入超千万元,带动旅游产业收入7500万元。

  “充分利用森林资源优势,开展多元化经营,不但把原来推向社会的2000多名职工全部招回安置,还吸纳了5000多名社会人员就业。”张效仲乐呵道。

  对于勇做第一个吃“螃蟹”的蛟河市林业局,才国斌自豪地讲,这在全省也是首家,除了创新发展股份制经济外,其还实行事企分开的国有林场改革路径。

  尤其是在发展经济和保护生态的矛盾上,专门成立了森林经营公司,从事造林、抚育和采伐等生产活动。

  张效仲表示,国有林场保留了防火、护林、资源林政管理等行政事业职能,对需要生产经营的工作采取购买劳务的方式,由森林经营公司负责。

  靠山吃山

  让林业富余职工平稳转型,得到合理安置,端上新饭碗,现已成了国有林场改革的重要课题。

  自2009年开始,敦化市新兴林场利用木材生产剩余物,发展黑木耳产业。从最初的没技术、缺资金、销路不畅,到现在成为职工增收致富的一项支柱产业,期间经历了诸多艰辛,让程淑惠夫妻俩感触颇深。

  现年46岁的她,与丈夫李洪奎均为新兴林场的普通职工,程淑惠坦言,“虽说是双职工家庭,但光靠每月七八百块钱的工资供孩子上学和维持家庭生活,还是有些捉襟见肘。”

1 2 共2页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详细内容_右侧栏目
详细内容_页尾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