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_页头
 
当前位置:中工网人物频道百姓故事-正文
背诵《诗经》305首的人(图)
//www.workercn.cn2015-08-26来源: 山西日报
分享到:更多

  张勇耀在书房。

  张勇耀40岁而有志于学,用一年的时间背诵《诗经》305首,并由《诗经》出发,系统学习《老子》《论语》等典籍。她所著的《出自四书五经的成语》《落在战国的雪》等将在年内出版。书博会前夕,笔者走近她——

  〖核心提示〗

   除了是一位杂志主编,她对自己的身份最满意的定位还是“读书人,写作者”。今年43岁的张勇耀,40岁而有志于学,用一年的时间背诵《诗经》305首,并在杂志上开设了“约会《诗经》”等专栏。由《诗经》出发,3年来,她系统学习《尚书》《老子》《论语》《孟子》《礼记》《左传》《战国策》《吕氏春秋》等古代典籍,其专著《出自四书五经的成语》《落在战国的雪》等书也将在年内由省内出版社出版。目前,她正在进行《孔天胤传》的写作。

  40岁瞄准中国古典

   8月18日,正值我省全力筹备第25届全国图书交易博览会期间,走进《名作欣赏》杂志社,一股书卷气扑面而来。在这样的读书氛围中,“读书人”似乎不用寻找,但张勇耀还是给人以一种特殊的“读书人”的感觉。除了办公桌,在办公室的窗户底下还有一张桌子,上面靠墙放着一排书,都是《诗经》《尚书》《老子》《孟子》《礼记》《吕氏春秋》《庄子》等古籍。“这些书您都看过吗?”笔者好奇地问。“何止看过,都抄过。”她说着,从书桌抽屉里拿出几个本子,都是那种非常简单的像学生作业本似的软皮小本。打开这些本子,笔者看到了三色笔抄写的古籍。“蓝色钢笔抄写原文,红色中性笔抄注释,黑色中性笔抄译文和解读。学习古籍,非用这种笨办法不行。”

  等笔者落座,张勇耀便讲起了她读书学习的经历。

  1972年,张勇耀出生在文水县一个只有六七十户人家的小村庄里,村庄小得甚至没有学校,她和她所在村庄里的孩子都只能到邻村的学校里去上学。那是一个读物匮乏的时代。除了课本,几乎很难见到什么课外读物。三年级时,母亲买了一套《隋唐演义》送给她,这是她小时候读过的“最像书的书”。

  初中毕业后她考上汾阳师范,后来又考上山西师大。在汾阳师范,对她影响最大的,是现任名作欣赏杂志社社长、总编,当时在汾阳师范任教的赵学文老师。赵老师是当时学校文学社的指导老师,出于对写作的热爱,张勇耀常于周末拿着工工整整誊写好的文章向赵老师请教,赵老师也不厌其烦地给予她指导,还把自己多年来珍藏的世界名著借给她看。就是从那时起,她阅读了《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堂吉诃德》等一部部世界名著。幸运的是,这段师生之谊一直延续到现在。

  开始发表作品是在师大期间,先在《山西师大报》,后在《中华散文》《散文百家》等散文刊物上。她因此还在大三下学期被《山西师大报》聘为副刊编辑,那应该就是她走上编辑之路的起点。因为当年《语文报》在师大校园里,她的一些作品被刊发在《语文报》上,《语文报》聘她去做了一年多的兼职编辑。

  大学毕业后,为人妻,为人母,做了几年教师后又重返编辑岗位,事业也还算顺利,一路做到了主编,也为一些出版社策划和编写了不少图书。可是在她接近40岁时,却感觉自己十几年来走的路偏离了自己最初出发的轨道,她在为事业全力打拼的时候,把自己作为读书人和写作者的“初心”丢掉了。这一发现,令她陷入了痛苦之中。在一次编辑例会上,赵学文老师提到了著名书法家、学者林鹏先生。林鹏先生读书30年,80多岁依然引经据典,提倡并坚守着儒家的士君子文化。因为结识了林鹏先生,赵老师问在座的人:“我们究竟是不是读书人?”这样的反问也深深地打动了张勇耀。

  可是从哪里开始呢?有一次她与赵学文老师一起吃饭,就问到了这个问题,她说自己想系统地读点书,应该从哪里开始?赵老师的回答简单而干脆:“从头开始。”赵老师进一步解释,所谓“从头”就是,对西方文化感兴趣,就从《圣经》开始;对中国文化感兴趣,就从《诗经》开始。张勇耀决定从《诗经》开始。在读书的方法上,韩石山先生在其《装模作样》中写到的“正襟危坐读书”“拉开架势做学问”给了她重要启示,她决定向中国古典文学进发。

1 2 共2页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详细内容_右侧栏目
详细内容_页尾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