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_页头
 
当前位置:中工网人物频道科技之星-正文
罗敏敏:乐观的“杂学家”(图)
//www.workercn.cn2016-08-12来源: 科技日报
分享到:更多

  “这位是罗敏敏,他是研究什么的呢,我也不知道他是研究什么的……”王晓东话还没说完,在座的都笑起来。

  5月底,科技部部长万钢、副部长侯建国、北京市科委主任闫傲霜一行来到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以下简称“北生所”)调研。以上情形就是所长王晓东介绍北生所PI代表时发生的一幕。

  被所长戏称不知其研究内容的罗敏敏憨憨一笑。个子不高、皮肤黝黑,架副眼镜,看起来不起眼的罗敏敏是北生所三位资深研究员之一。自2005年起在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建立实验室以来,他以通讯作者或第一作者在重要国际学术期刊发表学术论文40多篇,包括多篇《科学》《细胞》《神经元》《美国科学院院刊》等,所发表的论文共被引用约2200次。

  “误打误撞”进入神经生物学

  如今在神经生物学领域声名显赫的罗敏敏本科学的是心理学。“我当时报的是北大的物理专业,分数不够,被调剂到心理学。”罗敏敏说,他当时为此还很是懊恼了一阵。

  但人生就是这样,兜兜转转之间,别有洞天。

  “我在读心理学的时候对人工智能很感兴趣,当时北大有一个视觉听觉信息处理实验室,我在那里跟着沈政老师接触到一些这方面的基础知识。”罗敏敏说。在宾夕法尼亚大学的硕士研究生期间,他想继续人工智能的学习。没想到,两年后,他计算机专业导师的导师身体不适,建议学生换实验室。此时,拿到计算机硕士学位的罗敏敏又申请了神经科学博士。至此,他总算一只脚迈进了神经科学的大门。

  彼时,他跟随博士生导师David Perkel主要做鸟类的鸣唱行为的神经生理机制,随后在杜克大学Larry Katz实验室做博士后,研究哺乳动物嗅觉系统对气味的编码,并在《科学》和《神经元》发表了其研究结果。回国后,他接着嗅觉相关领域的研究。他们发现哺乳动物拥有特殊的嗅觉通路来灵敏地检测空气中的CO2,并研究这些检测CO2的细胞在中枢的投射及如何影响动物的行为。他们还发现,两侧的嗅觉图谱在嗅球水平有精细的连接。这些结果也发表在《科学》和《神经元》。

  “嗅觉很重要,但我想做更高层次的认知方面的研究。”罗敏敏说。在北生所,他有机会探索自己更感兴趣的领域。

1 2 3 共3页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详细内容_右侧栏目
详细内容_页尾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