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_页头
 
当前位置:中工网人物频道科技之星-正文
刘若鹏:设计未来 实现未来 分享未来(图)
//www.workercn.cn2016-07-20来源: 人民日报
分享到:更多

  6年成长为跨国集团

  刚回国时,刘若鹏的团队除了技术之外一无所有。刘若鹏向母亲借了20万元启动资金,用父亲的一辆老捷达车作为移动实验室,开始研发超材料并着手创办光启。“我们常常钻进一栋未竣工大楼的地下车库做电磁波测试。买不起实验设备,只能租用别人准备废弃的。”刘若鹏对当时艰苦的细节记忆犹新。

  2010年3月,刘若鹏团队拿到了3000万元风险投资,并于7月份正式成立了深圳光启高等理工研究院。2011年12月,光启推出全球首款超材料超薄平板卫星天线,首次实现超材料产品的商用化。此后,又研发出智能光子系列产品。2014年9月,光启科学有限公司在香港交易所上市。成为上市公司后,光启在自主研发创新的同时,积极开展资本运作,收购和入股了多家高科技创新公司。仅仅6年时间,光启已成长为一家横跨五大洲12个国家和地区、拥有1500余名员工的全球化创新集团。

  “光启所践行的是原始创新、颠覆式创新,运用超材料技术研发具有特殊功能的新型材料,应用于各种先进装备上。”刘若鹏介绍说,目前,光启的专利申请总量超过3000件,并在超材料领域遥遥领先,占全世界超材料领域过去10年专利申请总量的86%.去年11月,依托光启研究院建设的超材料电磁调制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成功通过验收,这是我国第一个研究超材料的国家重点实验室。

  打造全球创新共同体

  刘若鹏是一名资深科幻迷,科幻电影总是能引起他对人类未来的思考。“想象力是创新驱动力。好莱坞把想象的未来搬上银幕,而我们是借助合理的想象设计未来,再通过科学研究实现未来,进而将研究转化为产品向大众分享未来。”

  光启系的产品无不体现着刘若鹏对于未来世界的构想。“马丁飞行包”让飞行能成为人们日常的运动方式,“云端号”和“旅行者号”致力于临近空间的利用,“动力外骨骼”则有望把人变成“钢铁侠”。

  “单打独斗难以实现颠覆式创新。未来世界的实现需要整合一个个碎片化的创新成果。”刘若鹏说,“我们希望打造全球创新共同体,把全球各地的创新者聚集起来,共同为改变世界而努力。”

  5月5日,光启全球创新共同体孵化器在以色列特拉维夫成立。这是中国企业首次在以色列设立科技基金及孵化器。“以色列的创新意识甚至比硅谷都强,这是我们选择它的原因。”刘若鹏告诉笔者,“我们将围绕深度空间、机器自觉和终极互联领域,对全球的科技创新项目进行投资及孵化。”(记者 邹雅婷 党亚杰)

1 2 共2页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详细内容_右侧栏目
详细内容_页尾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