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_页头
 
当前位置:中工网人物频道科技之星-正文
于本水:守护领空的幕后英雄
//www.workercn.cn2015-06-06来源: 人民日报
分享到:更多

中国工程院院士、我国防空导弹专家于本水

守护领空的幕后英雄(逐梦英才)

 

  年过八旬,于本水(上图右。新华社记者金立旺摄)为航天事业一干就是56年,他参与了我国三代防空导弹的设计研制,是我国防空导弹领域的专家。

  他从不看重名利,退居二线后最让他惦记的是如何进一步提升我国的导弹技术。

  “近快战法”击落U—2侦察机

  1934年,于本水生于吉林省九台县一个普通农民家庭。为国家研制先进武器是他儿时的梦想。

  1954年,20岁的于本水被选拔到苏联留学,在莫斯科航空学院攻读飞行器设计专业。学成回国后他被分配到国防部第五研究院二分院——如今的中国航天科工二院工作。

  上世纪60年代,在苏联“543”导弹基础上,我国开始自主设计第一代防空导弹。于本水和同事经无数演算、试验、分析,实现了用小弹翼代替大弹翼的方案。

  70年代末,第一代防空导弹代表型号“红旗三号”定型,成为我国第一型具有拦截高空侦察机能力的防空导弹,于本水儿时的梦想终于实现。

  60年代中期,敌对势力U—2侦察机常窜犯我国领空,被防空导弹击落后,U—2飞机改进电子设备,采取机动逃逸战术,即制导雷达一开机,它便能迅速感应并逃出杀伤区。

  空军司令部要求国防部五院解决难题,任务落到于本水所在研究小组身上。他带团队研究U—2飞机的飞行特性、结构特性和要害部位,提出压缩制导雷达开机距离和发弹距离,并辅以兄弟火力单位佯攻的打法。这套战术就是有名的“近快战法”。

  1963年11月1日,我国首次用“近快战法”击落一架U—2飞机。U—2飞机再不敢来骚扰了。作为该研究项目主要负责人,于本水荣立个人三等功,被奖励一本《英华大辞典》。

  凭“近快战法”成名后,于本水没有徘徊止步。他观察到西方国家相继采用低空、超低空空袭战术,建议研制机动性能好、反应时间快、机动过载大、抗干扰能力强的低空、超低空防空导弹。

  80年代初,于本水被任命为主任设计师,着手第二代防空导弹研制。经8年艰苦研制,他带领团队攻克高集成度导弹设计与试验、电磁兼容等关键技术,首次实现对高机动目标的拦截。该导弹型号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

  90年代,于本水主持研制了第三代防空导弹。该防空导弹具备拦截超低空掠海目标能力。该导弹型号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1 2 共2页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详细内容_右侧栏目
详细内容_页尾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