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_页头
 
当前位置:中工网人物频道百姓故事-正文
“就想多救一个人”
//www.workercn.cn2016-11-09来源: 经济日报
分享到:更多

  400多场讲座,只为关键时刻能自救

  公正曾做过8年的应急工作,这为日后的救援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尽管他在以往的工作中见过不少房倒屋塌的情况,但像灾区那样残酷地直面生死还是第一次遇到。

  “这种触动在我心里也是一场地震。”从汶川回来半年后,公正突然意识到,逃避不是办法,“有些伤痛要面对,才能战胜它”。

  2010年,公正专门从事应急救援队伍建设、管理和培训工作。他组建的应急救援队被北京市民政局、地震局、民防局作为样板推广。2014年,公正开始接手管理北京市通州区综合应急救援队。

  这些年,公正挽救过不少人的生命财产安全,但他念念不忘的却是一次失败的经历。

  2012年初夏的一天晚上,公正得知,一个两岁多的小男孩跌入朝阳区的一处空调井内。公正急忙驱车赶到事发地点展开救援。这口空调井深96米,直径40厘米,里面有一根上水管,井下环境复杂。透过浑浊的井水,水下摄影机拍到孩子停留在离地面40多米的位置,已没有生命迹象。

  这口井左侧15米处是条河,右侧是个高大建筑物,上方是高压电线。吊车施工时,一旦钢丝绳断裂碰到高压电线,在场的所有施救人员就有生命危险。

  公正趴在井口想方案,并和大家讨论。第一个方案不行,尝试第二个;第二个不行,尝试第三个……救援行动持续了四天三夜,公正80多个小时没合眼。他两腿发软,天旋地转,视线模糊。

  那次救援行动以失败而告终,公正愧疚至今。

  “像地震那样的大灾难很少,我们面临更多的是生活中的危险。大家应该把安全意识融入到生活中,时刻绷紧安全这根弦。”公正这些年看过许多不该发生的悲剧,痛心不已。

  为提高大众的安全意识,他一有机会就把多年总结的危险防范知识和自救互救常识传授给大众。在学校、厂矿的讲台上,公正不厌其烦地宣传防震减灾、防火减灾知识:家中墙角处不要堆积或放置太多物品,以便为地震逃生留出黄金三角带;柜子上不要过多放置书籍或水缸,以免地震时躲在其一侧被坠物所伤;日常要加强安全意识,注意查看家中最坚固的地点……

  类似的话反复讲了400多场,可公正不觉得啰嗦,“他们不用记住我是谁,但要记住我说了什么,关键时刻这是能救命的”。  本报记者 佘 颖

1 2 共2页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详细内容_右侧栏目
详细内容_页尾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