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_页头
 
当前位置:中工网人物频道职工风采-正文
不服输的“铜匠”快退休了
//www.workercn.cn2016-10-15来源: 中工网——《工人日报》
分享到:更多

他在海上干活儿样样精通 , 但在家里连个灯泡都不能帮妻子换上

不服输的“铜匠”快退休了

中工网记者 王冬梅

  中海油 供图

  在甲板以上20米、距离海面达35米的地方,枕木放置处只能容下陈惠新一人。

  9月29日,59岁的陈惠新师傅背上简单的行囊奔赴渤中25-1油田。在那个289米长、56米宽的浮式生产储卸船上,他已经工作13年了。陈惠新告诉记者:“这是我倒数第三个班,退休倒计时开始了,真的舍不得离开喜欢的工作岗位,所以必须站好最后一班岗。”

  老“铜匠”有一连串的绰号

  陈惠新累计在海上工作了31年,自2003年来到中海油,再也没有换过工作,是中海油的一位老“铜匠”。

  “铜匠”是由英文"Fiter"直译过来的,是国际远洋通用的称呼,类似陆地上的机修工,但又比机修工的工作复杂——“铜匠”在海上要干陆地上钳工、电焊、气焊、车工、管工五个工种的活儿。由于要求高,因此能够被称为“铜匠”的海上油田一线机修工寥寥无几。陈惠新也因此拥有了一连串的绰号:“陈爷”“陈老”“大拿”“老刺”等。

  陈惠新被年轻人称为“陈爷”可以理解,但渤中25-1油田的领导和50多岁的老员工也都叫他“陈爷”。因为年近花甲的陈惠新业务熟练、技艺精湛,不管是“高处作业”“热工作业”还是“舷外作业”,他总能既高效又安全地完成,无人能及。  

  2014年夏季,三台甲板吊机扒杆休息臂枕木需要更换了。电气焊机修工作以前一直委托给外面单位干,这次陈惠新琢磨了一下,主动请缨。经过详尽的安全风险分析,工程师认为陈惠新可以胜任,但领导和工友们还是为他捏了一把汗。陈惠新可不认输,在他的眼里,再难的活儿,别人能干,咱就能干。

  那几天天气酷热,陈惠新穿着厚重的防晒服,汗如雨下,毛巾系在脖子上随时擦汗。在甲板以上20米、距离海面达35米的地方,枕木放置处只能容下陈惠新一人。1987年出生的蔡东升在2010年成为陈惠新的徒弟,他回忆说,自己刚工作时,上去走几步腿都抖,明知道掉不下去,但就是害怕。

  在这样的环境里只能仰焊。仰焊是难度最大的电焊,一般电焊工干不了。委托给外单位需要9天才能干完活儿,但陈惠新3天完活儿,换了五身工服,为单位节约近百万元。

  叫陈惠新“陈老”和“大拿”也比较好理解,是尊称,褒义词。但叫陈惠新“老刺”似乎有些另类。而陈惠新听到徒弟们当面叫他“老刺”也不恼怒,只是一笑了之。陈惠新的80后徒弟王熙昆说:“‘老刺’主要是指师傅工作起来容不得半点马虎与应付,他干的活儿必是精品。

  王熙昆介绍说,“老刺”的工具箱里常年放一条白毛巾,每个工具最后都要用它擦一遍,白毛巾不脏、工具锃亮,工具才能放进工具箱。“他那个大车床比一般人家的床铺都干净。”

1 2 共2页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详细内容_右侧栏目
详细内容_页尾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