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_页头
 
当前位置:中工网人物频道职工风采-正文
兰伟:“把农民朋友圈做大”(图)
//www.workercn.cn2016-05-26来源: 经济日报
分享到:更多

安徽阜阳师范学院副教授兰伟:

“把农民朋友圈做大”

本报记者 胡文鹏 通讯员 朱 贺

烈日当头,兰伟(左)在农民张殿兴的草莓苗地里查看苗情。 钱小强摄

  5月初,《经济日报》记者在安徽阜阳采访,遇上一件有趣的事:该市不同区县的3名种植专业合作社经营者,都不约而同地提到了一位兰教授。他们口中的“兰教授”还真不错:手机24小时开机,随时接听农户电话;合作社若有需要,第一时间赶赴现场;所有技术支持与附加服务全部免费。

  “兰教授”何许人也?他为何情愿将汗水挥洒在地头田间?又为何能坚持11年义务为农,分文不取?带着疑问,记者见到了“传说中的兰教授”——阜阳师范学院生物与食品工程系副教授兰伟。今年43岁的他,因常年奔波在田间地头,皮肤有着农民特有的小麦色。听说自己有不少农民“粉丝”,兰伟连连摆手道:“我只是为他们做了一些小事。”

  兰伟所说的“小事”包括:2007年以来,长期义务帮扶90多家农业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运用草莓、石榴、猕猴桃等蔬果的专业种植技术,为农民增收5000万元以上;帮助10多家企业成功申报国家、省、市级科技计划项目……

  提起兰伟,阜阳市颍泉区火营果蔬专业合作社张殿兴心里已为他点了无数个赞。7年前,张殿兴的草莓合作社开张,只有13个人、40多亩地。由于不懂草莓育苗技术,再加上当年夏天气温高、湿度大,眼瞅着草莓苗一棵棵蔫了,合作农户的心也散了。心急如焚的张殿兴听说了兰伟,就找他帮忙。想不到,兰伟一口答应下来,钻大棚、察苗情、找对策……硬是将草莓苗给救活了。事后,张殿兴要“意思意思”,被兰伟一口回绝:“看到你们增收,我比你们还高兴,这就是给我最大的回报。”有了“泥腿子教授”做后盾,张殿兴和农户们的底气更足了,胆子更大了。如今,火营果蔬专业合作社成员已发展到500多人,种植面积达2000多亩,年产值5000余万元。

  “兰教授一点架子也没有。”作为安徽霁嘉农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负责人,刘磊对此深有体会。当时,刘磊刚刚返乡创业,1000多亩地盘下来了,可种什么,怎么种,心里还真没谱。后来,刘磊见到了兰伟,希望他给拿拿主意。兰伟经过认真分析,建议他种植新型猕猴桃和突尼斯软籽石榴。为让刘磊安心种植,兰伟一趟趟跑来为他提供技术服务。时间久了,兰伟干脆不请自来,不打招呼,直奔地头查看苗木生长情况。“好几次,我去地里才发现兰教授也在。我当时的感激之情,无法用言语表达。”刘磊动容地说。在兰伟的帮助下,刘磊栽培的软籽石榴每亩增产300多公斤、增收2400余元。

  不只是单个的农户,阜阳的草莓种植产业也因兰伟受惠不少。他发明的草莓“早、密、简”栽培技术,让草莓提前一个月上市,亩产量提高20%,单个大棚成本降低上千元;他指导企业引进的草莓新品种“白雪公主”,白中带粉,多汁可口,一度卖出每公斤150元的“天价”;他研制出的草莓酒,每4斤草莓产酒一斤,售价能达70多元,在拉长草莓产业链条的同时,也有效地破解了草莓销售积压的难题。而这些技术,兰伟全部无偿推广。有人问他图啥,兰伟回答:“我是农民的儿子,来自农村,反哺农民、服务农业是我的‘天性’。”

  采访临近结束,兰伟略显“落伍”的手机引起了记者的注意。他笑呵呵地说:“这个手机可是个宝贝,我的农民朋友圈都靠它了。通讯录上的1000多个联系人,有600多人是农民兄弟呢!”谈起今后的打算,兰伟异常坚定:要穷尽毕生所学、所能,把我的农民朋友圈做大,把致富农民的圈子做大。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详细内容_右侧栏目
详细内容_页尾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