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_页头
 
当前位置:中工网人物频道职工风采-正文
高铁“定位臂”研磨第一人宁允展
//www.workercn.cn2016-05-04来源: 中工网——《工人日报》
分享到:更多

宁允展研磨的定位臂,精度小到0.05毫米,比头发丝还细,10年研磨,从未出过次品。他被誉为我国——

【最美职工】高铁“定位臂”研磨第一人

中工网记者 杨明清

  他是我国第一位从事高铁列车转向架“定位臂”研磨的工人,被同行称为“鼻祖”。

  由他研磨的定位臂,精度小到0.05毫米,比头发丝还细。高铁研磨10年,经他手的转向架从来没有出现过次品。

  他就是中车四方股份公司钳工高级技师、有着“大国工匠”之誉的宁允展。

  高铁研磨第一人

  宁允展出生于工人家庭,受父亲的影响,从小就喜欢鼓捣手艺活儿。1991年,19岁的宁允展从铁路技校毕业,进入当时的四方机车车辆厂,从事自己喜爱的车辆钳工工作,一干就是25年。

  2004年,中车四方股份公司引进时速200公里的高速动车组。产品进入试制阶段,转向架上的定位臂成了困扰转向架制造的难题。在动车运行时速达200多公里的情况下,定位臂的接触面要承受相当于二三十吨的冲击力,按照工艺要求,必须确保定位臂和轮对节点有75%以上的接触面间隙小于0.05毫米,否则可能影响行车安全。

  手工研磨是保证接触面间隙精准的唯一可行方法。然而经过机器粗加工后,定位臂上留给人工研磨的空间只有0.05毫米左右,相当于一根细头发丝的直径。磨少了,精度就达不到要求,磨多了,动辄十几万元的构架就会报废。

  宁允展主动请缨,挑战这项难度极高的研磨技术。扎实的基本功加上夜以继日的潜心琢磨,仅用了一周,他就掌握了外方熟练工人需要数月才能掌握的技术,成为中国高铁转向架“定位臂”研磨第一人。

  然而,随着高速动车组进入大批量制造阶段,传统的研磨方法已经跟不上生产节奏。宁允展开始琢磨如何改进工艺,使定位臂研磨既好又快。反复研究试验了近半年后,宁允展发明了“风动砂轮纯手工研磨操作法”,不仅将研磨效率提高了1倍多,也将接触面的贴合率从原来的75%提高到了90%以上,有效保障了高速动车组转向架高质量、高产量的制造。

1 2 共2页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详细内容_右侧栏目
详细内容_页尾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