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_页头
 
当前位置:中工网人物频道职工风采-正文
挑战生命极限的人们:走近吉林长白山天池气象站的职工群体
//www.workercn.cn2015-11-20来源: 中工网
分享到:更多

  艰苦的环境给职工的身体健康造成严重影响。由于天池气象站的海拔高度接近2700米,高海拔造成不少职工患有肺心病、高血压,因为气压低,冻猪肉、冻白菜和煮不熟的大米就是他们的日常饭菜,不少职工患有胃病。山上寒冷加潮湿,不少职工得了风温病、痛风,职工身体素质普遍偏差。另外,冬天每一次上山和下山都需要冒着生命危险。据站里的同志介绍,一年冬天,一位年青职工因为下山参加学习培训,不幸被冻死在下山路上。被人称作“老天池”的站长刘继德由于长年生活在高山上,白雪晃眼,他得了雪盲症、心脏病、风湿症、高血压、痛风等多种疾病,大部分牙齿也脱落了。

  调研中我们了解到,环境的艰苦,没有压倒坚忍顽强的天池站的职工,他们年复一年驻守在长白山主峰,与长白山一起迎接日出日落,体悟风霜雨雪。长白山变幻莫测的天气就是他们的工作对象。任凭风吹雨打,大雾弥漫,齐腰深的大雪也挡不住他们工作的步伐,他们用一串串宝贵的气象数据记载着长白山的气象变化,谱写着一个气象人无私奉献、默默坚守的人生之歌。这些在平凡工作岗位做出不平凡业绩的气象职工,充分展示出了工人阶级的伟大品格和崇高精神。他们中的典型代表就是老站长刘继德,他率先垂范,发挥党员干部一面旗帜作用。

  刘继德,今年56岁的,长得敦实憨厚。圆圆的脸上有明显的“高原红”。他在长白山天池气象站工作至今已经有37个年头了。刘继德从1989年到2011年从事气象观测工作,50多岁的时候仍在值观测班。每天8次观测6次发报。赶上大风天气,就用一根粗麻绳一头拴在值班室,一头拴在观测场围栏上。每次观测拽着绳子走。一次观测数不清摔多少次跟头。尤其是到了冬天,平平常常风速都达到40米/秒以上。每次观测值班都是主班、副班两个人互相照应着,怕的是大风把人刮走了。除了风大,海拔2690多米的山上冷得出奇,气温大多在零下40多度。观测值班时要穿上皮袄、皮裤,戴上一把搂毡帽,戴上军用棉手套。皮靴不保暖,他们是先穿毡袜再套上胶皮水靴。一出门胶皮水靴就冻得硬梆梆了。每次取日照纸,刚脱下手套手就冻僵了。得迅速把日照纸揣到大衣兜里,然后把手夹到腋下暖和过来。

  几十年来刘继德送走迎来一批又一批同志,他却始终坚守在长白山上,为了挚爱的气象工作他不得不放弃家庭的温暖和对孩子的教育。结婚第二天就上山,岳父去世,却因大雪封山,不能送行。至今他的妻子和两个女儿都在做临时工。刘继德说:“对家人,我怀有深深的内疚,但是我选择了气象工作,选择了长白山,我只能对家人说一声对不起。” 刘继德以无私的大爱,为了事业默默坚守、无私奉献。

  下山的时候,我们看了一座烈士墓,刘继德告诉我们,曾任天池气象站副站长的隋金堂就长眠于此。1981年1月2日,天池气象站副站长隋金堂烈士为了保护气象资料坠入深深的山谷,站上的同志们,顶着零下30多度风雪严寒,用担架从数百米深的山涧中将身受重伤的隋金堂同志抬回站里。后来年仅41岁的隋金堂因伤重不治去世。为了记录和保存完整的气象观测资料,天池气象站的职工付出的不止是青春和汗水,有时甚至是生命。

  知识提示:长白山天池气象站是国家基本气象站,也是一类艰苦气象台站。一年之中有290多天刮着8级以上的大风,最大风速每秒40米,140多天在降雪,积雪长达250多天,年均温度零下7.4℃,最低则达到气温零下44摄氏度,为全国年均温度最低的气象站。

1 2 共2页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详细内容_右侧栏目
详细内容_页尾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