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_页头
 
当前位置:中工网人物频道职工风采-正文
工程师组长赫晓烨:脚踏实地 集腋成裘
//www.workercn.cn2015-10-21来源: 中工网
分享到:更多

  敢于创新,是成功的必然之路

  赫晓烨成为工程师和技术组长后,逐步掌握了型材线设备的运行和维护,车间又在他肩上压了重担。让他担任钳工二组组长和外围钳工组长。在他上任后,为确保各项工作顺利完成,以班组为单位,根据各班组的维检作业实际情况,详细编写安全复训计划,来不断提高班组职工的安全意识、安全技能和检修现场应变能力,杜绝“三违”现象和做到“三不伤害”。由于他严抓实管,班组在互助检修作业中,多次完成了脏险累工作。那是2013年10月15日中午,赫晓烨和他的组员早早就来到了班组,准备着2#高炉区域检修所需的倒链、钢丝绳、板子和撬棍。上午已强调过的安全措施,此时又向大家重复了一遍。

  当大家来到现场,看着近半吨的自锁钟阀,牢牢地紧固近两米平台的官道之上。拆卸就困难重重,何况装新阀哪?难题一个接一个摆在了赫晓烨和他的组员面前。俗话说:办法总比困难多。这位年轻的工程师组长,来了个现场献计短会。通过大家提出的合理化建议,决定充分利用现场可利用的吊点,在拆完螺栓后,先利用一个倒链将自锁钟阀从管道中间抽出大半,再利用两个倒链将阀门缓慢提起。就这样,他们在狭小的空间内,利用三个小小的倒链就将近半吨阀体从两法兰间移了出来。此刻,大家顾不上拍打落了满身的灰尘,满脑子考虑的是新的难题。怎么样才能将阀体放到地面上哪?就在这时,组长赫晓烨提出了一个大胆的想法,利用四个倒链,采取一定的夹角,两褆两放的办法,巧妙地将阀体放置到了地面。前来验收的岗位工,看到他们的工作方法,不断地夸道:“好,办法真好”。紧接着,他们又用同样的办法,将地面上的新自锁钟阀毫发无损的就了位,原计划5个小时的工作,在他合理组织和大家的共同努力下,仅用了一半的时间,就圆满的完成任务。

  传承技能,是成功的标志

  由于他肯于钻研、善于管理,赫晓烨又来到新的工作岗位,担任起了检四车间倒班四组组长。他根据班组人员结构的特点,积极开展深挖职工和备件潜能,组织职工对替换下来的报废设备进行了清理、拆解、分类和修复,实现了人工劳效和废旧备品、备件的使用最大化,降低了生产成本。

  组里面年纪分层十分明显,老的老小的小。有些老职工过去在线材工作,初来棒材工作有好多技术工作方面的不熟悉,为日常检修和装配修理备件带来很大问题,也带来很多不安全因素。针对这些新分来的老职工,赫晓烨主动找他们谈心,利用工作之余和下班时间帮他们补强技术知识,在班组内实行一帮一,使大家尽快进入工作状态。现在,这些老职工已成为班组的技术骨干,在检修过程中也可以分管一摊。

  他不仅对老职工的管理有一套,而且对“90后”的年轻职工也很有方法。如何对“90后”班组员工进行管理?这给班组管理带来新的课题。但赫晓烨好像并不担心,他针对“90后”职工的特征利用微信、微博进行沟通,从实际工作生活中不断总结出管理好“90后”班组员工的新方法。针对“90后”职工接受能力强、可塑性大、有创新精神的特点,在班组采用“自认工作法”进行班组管理。将当天每一个设备维修工作项目按照完成难度确定分值,让班组员工自己挑选,完成后给予相应分值,月底按积分分配奖金。这样做,既给了“90后”在班组里展示自我价值的平台,也激发了“90后”的工作热情,体现了对班组每一位员工的尊重。就这样,这个“80后”的大学生组长工程师,把班组管理作为一门艺术来抓,提升了职工的技术水平。(杨玉清)

1 2 共2页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详细内容_右侧栏目
详细内容_页尾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