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_页头
 
当前位置:中工网人物频道职工风采-正文
秦善奎:虔诚的法律信徒(图)
//www.workercn.cn2015-07-21来源: 人民法院报
分享到:更多

  技术专家和法律专家的庭审“对决”

  “要判决书有说服力,首先自己头脑里要有清晰的内心心证过程,一定要在自己这一关先弄个清楚明白。”秦善奎说,面对知识产权中那些非日常术语、词汇,必须内化于心。

  很多案件的技术特征等,他几年后仍然能够脱口而出,“因为不易理解,自己看案卷时就一遍遍读,直至滚瓜烂熟地背下来。”

  特别是专利、商业秘密等技术性极强的案件,秦善奎承担了全庭60%的此类难案。背熟了技术特征,带着被控侵权的产品去找专家教授,是办案的必备形态。

  更多的时候,最权威的技术专家就站在庭审当事人的位置上。“不怕,他是技术专家,不是法律专家。”秦善奎笑着说,法官庭审调查时,完全可以引导他来说明技术问题,而不被其迷惑。

  侯某是一大学教授,也是“十五”863计划新材料技术领域国防先进材料重大专项课题的负责人。参与绍兴一晶体纤维材料公司的技术合作,确立了产业化应用中氧化锆晶体纤维制备方法等特有的专有技术。后来,侯教授未经同意,用申请专利的形式泄露了该技术。

  氧化锆制备方法中两种溶剂的替换(即以乙醇取代甲醇,丙酮取代四氢呋喃),是否构成技术秘密?这成为庭审必须查明的焦点问题。

  “乙醇取代甲醇是否属于公知技术?”庭审时,秦善奎问侯教授。

  “是的。”侯教授回答。

  “那在氧化锆的制备方法中,以前是否有这种取代?”秦善奎继续问。

  “以前没有。我们是考虑到乙醇没有毒性,才在氧化锆中用乙醇来代替。”侯教授如实说。

  至此,法台上的秦善奎已形成内心确认,溶剂的替换属于技术信息,不为公众所知悉,是对之前技术的一种改进,能为权利人带来经济利益、具有实用性。

  最终,侯教授因其侵权行为被判陪8万元。作为技术领域权威学者,他没有上诉。该案成为浙江省知识产权十大典型案例之一。

  知产案开庭的“好味道”

  知识产权案件因为“拒人于千里之外”,很多律师也认为这是块尚未开发的肥肉,但没有5年深入的研究,真的很难做下来。

  程幸福是绍兴市律师协会知识产权专业委员会主任,他说自己办知产案是“兼职”,而秦善奎等法官才是“专职”的。由此,“专职”法官一不小心就要给“兼职”律师醍醐灌顶的震撼。

  绍兴有着中国最大的轻纺城市场,花型侵权纠纷前几年层出不穷。程幸福也代理了一起,一家商户发现另一家生产的花布花型和自己的一样。“我稿子里有这花型,你后做的,和我一样,不是侵权是什么?”程幸福说,当时大家对于花型侵权的理解停留在这个层次。

  不料,秦善奎在庭审时提到一个“接触”的概念。“这是侵权成立的前提。你说人家侵权了,得证明他接触得到你的稿子才行。”

  从来没听过这个概念的程幸福输了官司,却信了秦善奎。“对啊,你的稿子是发表过的,还是一直放在抽屉里,要告对方侵权,得证明对方可能接触到你的稿子才行。”

  这都是作为知产法官坐在庭审台上审案久了,才摸索出来的“概念”,也是其乐无穷。而庭审时,也常有只有知产法官才会看出来的“味道”:

  专利案件侵权构成要件之一是,被控侵权产品具备专利权利要求的全部技术特征。在一起专利案件中,专利要求书载明的一项技术特征为泵壳是由耐磨材料组成,被告只有使用耐磨材料制作泵壳才构成侵权。

  但在庭审时发生了两次“神逆转”。

  “原告,你说被告用的什么材料?”秦善奎开始庭审调查。

  “有点焦钢性质的。”原告代理律师说。

  “那焦钢是否耐磨?”

  “我认为焦钢不耐磨。”不了解专利侵权判定标准的原告代理律师回答,可能受到“打假越假越应受罚”的传统想法影响。

  殊不知按照原告代理人陈述,被告就不构成侵权了。正当知产法官想笑的时候,陪审员发问:“被告代理人对此有无异议?”

  被告代理人立马跳起来说:“我们中国任何泵壳都是用耐磨材料做的,不存在不耐磨的焦钢。”

  “嘭”的一声,刚被原告从侵权路上解救出来的被告,自己又跳入了火坑。

  这个发生在2011年的经典笑话,秦善奎经常讲给知产法官和律师听。在知产纠纷处理中,办理出“好味道”来,得靠多少次背诵、请教。

  “吹毛求疵”的“秦员外”

  从“秦大哥”、“秦爷”、“Q爷”到“秦员外”,秦善奎的合议庭成员给他取的“花名”一大堆,实在是因为这位副庭长一点儿“官架子”都没有,但是说到业务就是另一回事儿了。

  他自律甚严,年均办结一审知识产权和涉外案件100件以上,办案数居绍兴中院同类业务之首,对合议庭成员要求也极为严格,在庭前阅卷、庭审、合议、判决书撰写、判决书核稿签发的每一个环节,都反复斟酌,把每一个争议焦点都解释清楚,把每一个法律问题都阐释到位。

  吹毛求疵的结果就是所带合议庭案件审判质量高,合议庭成员成长迅速。助理审判员小张是2012年8月才进入绍兴中院的。一来就跟着秦善奎泡在图书馆搞调研课题,在一年后就获得了浙江省法院系统学术论文研讨会二等奖。

  在秦善奎的裁判文书中,可以看到他严格比对胶囊套合专利中“槽”和“孔”的技术区别,甚至整页整页地对化合物分子式进行精细对比,从而判定是否造成侵权。

  一起胶囊套合专利纠纷,原、被告双方产品唯一的不同之处在于,原告产品外侧有“孔”,而被告外侧有一条缝。经调查,将胶囊套合专利技术中的“孔”改为缝,是为了解决气流流向问题,有别于原有技术;而查《词典》,据“两边高起,中间凹下的物体,凹下的部分叫槽”,此有缝型腔符合“槽”的特征,而非专利技术中的“孔”。

  在秦善奎“之乎者也”的分析技术特征后,原、被告双方达成调解协议,被告自愿补偿原告1.5万元,仍可使用被控侵权产品。

  在他看来,吹毛求疵,之乎者也,不过是把案子走得细些而已。

  知产法官的“景深”视野

  秦善奎在案件调解率上是一把好手,调解率极高。“你知道为什么吗?”他神秘地笑笑,好像随时会从背后掏出一本秘籍:“因为我当过四年班主任。”

  一个班不亚于一个小法庭,往讲台上一站,底下几十张脸性格各异,也麻烦不断,情绪低落了、吵架了、不想学了、成绩落后了……他和这些孩子们聊、一起经历,送走了第一届学生,又送走了一届学生,离开学校,走进法院,站在另一个“讲台”上看着底下当事人性格各异,各怀心事的脸,他读得懂当事人是不是委屈,是不是为了赌口气,讨价还价背后的真实意图是什么……这时回过头来,才发现原来当年从那些孩子身上,学会了读懂眼睛后面的真实想法。

  “对于调解也是在不停摸索的。”他说,最初不敢判才调,现在更多倾向于用判决来树立行业规则后,再调,“即便调,也要在庭后分清是非后调。”

  他曾两次公派赴美知识产权培训,这段学习经历让他打开了更广阔的视野。“美国法律对自己国家的知识产权保护非常周到,法官的经验非常丰富,学习是必要的。现在的国际竞争是拼‘智’,如何使得国家利益最大化是终极追求。”他细数收获的同时也思路清晰,“中国的知识产权司法大有可为,我们有着很好的后发优势。”

  从美国回来的时候,他背了满满一书包的知识产权原文书回来,还连说太划算了。“书在美国很贵,这些内容翻译成中文都是很有价值的。”他喜滋滋地从书柜里翻出几本厚度堪比电话黄页的英文书,“这本是美国法官送给我的,这本是我从书店找到的,这本是……”

  “中国的法官要以立足本土为基础,引导本国的技术创新深度发展。”秦善奎给自己的知识产权司法工作设定了一个广阔的景深,“知识产权技术更新非常快,最好的法官能够引领一个行业的走向。就跟数学题一样,一定要说出道理来,既不能限制技术的进步,又要给予有效的保护。”

  在法院大楼一扇扇的窗户后面,一个普通的法官心里装着宽阔的远方。

1 2 共2页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详细内容_右侧栏目
详细内容_页尾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