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_页头
 
当前位置:中工网人物频道职工风采-正文
梁德义与图书馆相伴几十载(图)
//www.workercn.cn2015-06-16来源: 山西晚报
分享到:更多

  梁德义近照

  两个多月以来,本报一直致力于寻找身边的最美读书人,这期间得到了很多朋友的支持,他们积极地为记者提供线索,推荐读书榜样。一位朋友向记者推荐了一位民间发明家,他叫梁德义。今年72岁了,是山西省职业体育学院的退休教师,几十年来养成去图书馆学习的习惯,研究积累发明创意600多项,并获多项发明专利。2012年被评为省图优秀读者,2015年又被评为省图“最美读者”。

  当听说记者是要采访他与图书馆的故事时,梁德义很开心地就答应了。与图书馆相伴近六十载,他说:“图书馆对我来说是恩重如山。”

  他最初的梦想是当作家

  说起来,搞发明并非梁德义的初衷,他最初的梦想是成为一名作家。童年时代,他就经常以书为伴。那时,太原城的旧街巷里有许多小人书摊、店,他是那里的常客。只要一有空闲时间,他就去那里看书,一般花上一二分钱,就可以租到一本小人书。当然,这些书是不允许带回家的,只能坐在那儿看,“我会读到天都黑了还舍不得离去,又跑到路灯下面继续看。当时,太原市的电力不足,路灯就是几个昏黄的小灯泡,所以我的眼睛很早就近视了。”梁德义说。

  有趣的小人书引发了他的读书热情,后来他也开始读一些其他书籍,常去海子边的太原市图书馆看书。那时因年纪小,也不懂得借书,他只是去阅览室翻翻画报、杂志等。小学快毕业时,一个同学送给梁德义一张中苏友好协会图书馆的借书证。在这个图书馆的经历,让他受益颇丰,也萌生了当作家的梦想。“中苏友协有一个很不错的图书馆,藏书丰富,我在那里看了不少书,包括对我的一生产生深刻影响的《红楼梦》。记得当时我看了以后印象很深,还模仿着写了一篇小文章。从那时起我的作家梦就产生了。”梁德义告诉记者。

  后来,他又借了一些如《镜花缘》《古文观止》一类的书,都是文言文,不太能看懂。但是在他看来,什么书都要看一看,即使是一知半解也好。看了一些小说后,他还将其中的故事讲给同学们听。讲得多了,他的作家梦就更强烈了,“我就根据自己看过的内容编一些故事,如《毛驴国历险记》等。”

  机缘巧合走上科研道路

  参加工作后,为实现作家梦,梁德义还自学了大学文学类的课程,开始了写作。他写了一些诗歌和散文,有一些还在报刊上发表了。由于非常喜欢看易卜生的书,受其影响,他还写了两个剧本,没想到居然被领导看中,拨款排演搬上了舞台。

  最初,梁德义在省内一家煤矿上的炼油厂上班。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时,工厂遇到了一些技术难题。他就开始思考对工厂技术、设施进行改革创新,慢慢地他对科研工作产生了浓厚兴趣。“小时候看小人书时,看到关于爱迪生的故事时,我就想原来我们用的电灯就是爱迪生发明的呀,以后我也想发明一些对人类有用的东西。”他说。

  此后,他就成了省科委资料室和省图书馆的常客。在那时,很少有人会去这些地方,而他作为极少的顾客之一,在查阅资料时得到了工作人员细致、耐心的服务。

  经过在图书馆里艰苦的自学和钻研,梁德义在科研领域开始有所成就。他提出了多项技术革新,其中一项还给工厂节约了一万元资金,并获得了省里的科研乙等奖。他是当时的单位里第一个获这个奖项的人。他说,“从此我就立志搞发明了。后来从工厂出来后,就到了学校的实验室,因为在那儿我有更多的时间去看书,去研究。感谢图书馆给我带来的收获。”

  依托图书馆资源发明创造

  退休后,梁德义仍然坚持经常去图书馆充实自己。每当在发明创造的过程中遇到问题时,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去图书馆。前年,看到省图书馆迁入太原市长风新馆后,他欣喜至极。他表示,“我去的最多的就是省图书馆,不过后来就不是什么书都看了,是有针对性地看,根据我所研究的项目去看书。以前去了还经常看书,现在眼睛不好了,所以去了主要是听讲座,文学的、法律的、历史的、科技的,不管什么类型的讲座我都喜欢听。当然偶尔也会翻翻书。”

  从上世纪60年代至今,依托图书馆的资源,梁德义研究发明的创意达到600多项。他最近的一项研究发明是关于血管淤堵的,“我年纪大了,身体也不太好,也有了心脏病,血管也堵塞了,根本没药物能真正起到作用。我就想用手术的方法来使血管通畅。”为此,他专门去看了一些医学方面的书,慢慢地也了解了一些医学领域的知识。

  由于经常去图书馆找书、看书,在和图书馆无数次的接触中,梁德义也有了一点自己的感想,“我发现多少年来图书馆的书架子都是一个样子,有些书如果放得高了,读者很难拿到,甚至需要借助梯子才能拿到。于是,我就提出了一个设想,能不能发明一种现代化的动态的书架呢?如果成功的话,以后读者看书会方便很多。”据了解,这个项目目前正在研制中。

  此外,作为省图的志愿者,他还曾多次去中小学讲授科技发明课及参加科技下乡、下厂、下校活动,被聘为“青少年科技辅导员”。他表示,“其实,很多学校都给我发了聘书,我给孩子讲课都是免费的,就是为了弘扬科技发明知识,培养青少年的创新精神。”(南丽江)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详细内容_右侧栏目
详细内容_页尾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