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_页头
 
当前位置:中工网人物频道职工风采-正文
未检“虎妈”司马莹
//www.workercn.cn2015-06-14来源: 法制日报
分享到:更多

  “别以为未成年人检察工作是婆婆妈妈的。”江苏省无锡市惠山区检察院未成年人检察工作科科长司马莹快人快语,“孩子要管,而且得严管,这就得斗智斗勇。”

  司马莹留着披肩长发,一袭水墨烟雨白色长裙,行走间就是一道流动的风景,她的女儿已经上初中,却还经常被人叫成检察官姐姐。这位甜美的江南美女,在工作中却够火辣,办案强硬犀利,办事风风火火,送材料都恨不得一路小跑。她至今已办理各类批捕起诉案件1300余件,所办案件无一错漏。

  身为妈妈,又干着未检工作,司马莹看过不少教育类书籍。她既欣赏《好妈妈胜过好老师》的细腻,也认同《虎妈战歌》的理念,教育就要“斗智斗勇”。办案中,她将性格里亦刚亦柔的一面发挥得淋漓尽致。

  16岁的安徽籍少年杨某伙同他人溜窗撬门入室实施盗窃,窃得财物3000余元。案卷送到司马莹手里,她先对杨某的身世进行调查。杨某自小顽劣,父母外出打工常年不在家,对儿子的教育鞭长莫及。小学毕业后杨某离开老家,跟随父母到无锡生活,一直没有上学,游荡在网吧、街头,父母给他的零花钱不够挥霍,他由小偷小摸开始,最终触犯法律。司马莹把杨某父母约到检察室,当面发出《对未成年人加强监管令》,要求他们切实履行监护人的教育监管责任,帮助检察机关加强对未成年人的行为矫治。“子不教,父之过。你们只知道挣钱却不知道教育孩子,有没有想过他的将来?”司马莹严厉的一番话,让夫妻俩红了脸,杨母擦着眼泪:“我们打过骂过,可实在管不了。”司马莹语重心长的说:“等法律来管,就太迟了!”

  经过与杨某父母会面,司马莹感到要挽救这个孩子还需要多方努力。她和派出所、社区矫正机构对杨某的社会危险性进行评估,结论是杨某家庭监管薄弱,应当给予其一定的规制,不宜“放养”。司马莹想到了设在辖区内某民营企业的青少年管护教育基地。在基地里,杨某拜了师,学习数控车床技术。新生活渐渐洗去他身上的痞气。今年3月,杨某的案子有了结果,因盗窃他被判处拘役3个月。他和父母特地来到检察室,一家人给司马莹深深地鞠了一躬。

  这位美丽而泼辣的女检察官不光管孩子,还管起了管孩子的人,办成了全市第一例未成年人监护权转移案件。今年年初,一位人大代表向检察机关反映,前洲某中学有一名学生因父母双双入狱无人监管,消息很快传到司马莹耳朵里。她走访学校,了解到13岁的晨晨(化名)父母吸毒成瘾,因双双贩卖毒品且数量巨大,被无锡市中级人民法院判处有期徒刑12年和死缓,并处没收财产。一纸判决,正在人生成长关键期的晨晨却陷入了无人监管的情况,雪上加霜的是,他还经常接到其父母昔日毒友骚扰电话。

  看到孩子没人管,“虎妈”司马莹心里着急。她多方奔走,牵头民政部门、学校、法院、村委、妇联、共青团等进行协商,督促相关部门履职,解决晨晨的监护缺失问题。在她督促下,民政部门为晨晨办理了孤儿低保,可以每月支付1100元直至其年满18周岁;村委同意加强对晨晨的日常监管,并在他的亲属中指定姑妈李女士为主要监护人,与其正式签署监护协议。签协议时,司马莹特地准备了一份提醒书,一一列举监护人应当履行的职责义务,读给李女士和晨晨听。“我会把晨晨当亲生儿子一样看,不让他走歪路。”李女士说。

  “未成年人检察工作要实现教育、感化、挽救的目的,并不轻松。帮教办法必须千变万化,单纯说教是不行的。”司马莹优雅的微笑,语言背后蕴含对未检工作深厚的情感,手边放着她最爱的书——《爱的教育》。(本报记者丁国锋 本报通讯员唐晓宇)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详细内容_右侧栏目
详细内容_页尾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