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_页头
 
当前位置:中工网人物频道文化名人-正文
杨昌林:让川剧更好看(图)
//www.workercn.cn2016-08-29来源: 成都日报
分享到:更多

  实录

  传播优秀文化 川剧得天独厚

  社会教育的“重量级”嘉宾

  川剧距今已有300多年历史了,始于清代。川剧早在2006年就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是四川先人们给我们留下的宝贵文化遗产。在上世纪50年代,川剧就已走出国门,在国际上占有一席之地,大有墙内开花墙外香之势。这些年川剧也频频在国内和国际上参加了很多重大活动,为我们国家和四川人争了光,出了彩。其实川剧并非仅仅局限在四川一地,而是在云贵川都有着极为广大的受众范围。现在贵州和西藏都还有国有川剧团,陕西和甘肃也有民间的川剧团。可见川剧非常受老百姓喜爱,群众基础也非常好。

  历史上,川剧在四川本土文化中占极其重要的位置,是传播优秀文化的载体,它囊括了儒释道诸多文化因素,融合了唐诗、宋词、元曲等元素,所以川剧剧本在全国也是极具影响力的一种。川剧在古代,除了是一项娱乐项目外,还有一个社会职能,那就是寓教于乐、高台教化作用。过去很多人没有读过书,都是通过看川剧接受了教育,知道了什么是忠孝仁义、礼义廉耻,并谨守自己的底线做人。

  反观现代社会,我们很多青年人受网络的影响非常深,但网络上的信息良莠不齐,色情、暴力等负面因素随处可见。这些东西刺激着青年人,给他们带来了很大的思想冲击,校园暴力、抢劫等恶性事件因此时有发生,不得不说这些令人痛心疾首的事件,都是传统文化教育失衡的后果。

  面对这种情况,党中央高度重视,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指出文艺的作用不可替代,文艺工作者大有可为。国务院也在2015年印发了《关于支持戏曲传承发展的若干政策》,强调戏曲是表现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并部署加强戏曲保护与传承,支持戏曲剧本创作和演出,改善戏曲生产条件,支持戏曲艺术表演团体发展等工作。这些政策都不是一句空话,都在不断兑现中。

  国家重视文化艺术,这说明什么?说明国家已清楚地看到了传统文化在教育领域的作用。川剧作为四川本土文化最重要的载体之一,四川文化最响亮的招牌,它的社会地位不能忽视,它在社会教育上应该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

  多文化融合的结晶

  今天的四川是一个不折不扣的移民大省。明末清初时,四川因为战乱造成人口凋零,才有了后来的“湖广填四川”。其实移民并不单单来自湖广,而是涵盖了全国各地。这些外来者在四川建立了自己的会馆,并在会馆里演唱当地的戏剧。慢慢地,这些外来的戏剧被四川人学习传唱,形成了昆、高、胡、弹、灯五种声腔,其中昆腔起源于江浙一带;高腔源于江西的艺苑腔;胡琴来源于徽调;弹调是受陕西、山西等地影响;灯调则来源于四川本土的灯戏,是纯粹的本土戏曲。

  以前川剧并不叫川剧,也不叫川戏,而是称为某某班、某某社,这些班和社大多只唱一个调,要么唱昆曲,要么唱胡琴,要么唱弹调。后来在辛亥革命影响下,由康芷林等人组成的著名班社“三庆会”将这五种声腔揉在了一起,逐渐形成了现代的川剧。因此现代意义上的川剧历史仅有100多年。

  世界戏剧共有三大表演体系,分别为以前苏联戏剧家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为代表的体验派,以德国戏剧家布莱希特为代表的表现派,以我国戏剧家梅兰芳为代表的写意派。川剧就属于写意派中的一员。但川剧在演出和剧本制作时,往往也会借鉴和采纳其他表演体系的一些元素,比如情绪借鉴、感情记忆等。在著名川剧大师彭海清先生的代表作《肖方杀船》中,为了将剧中形象塑造得更加完美,彭先生还与衙门里的刽子手交成朋友,观察他们的眼神。他说,“我跟他们一起喝酒吃茶,那人老在看着我的颈项,好像在研究从哪里下刀合适一些,看得我毛骨悚然。”他将那种冰冷的眼神应用到肖方这个无情无义、杀人不眨眼的江洋大盗身上,果真塑造出了深入人心的角色形象。

  有人说戏剧演员不讲究人物的刻画,我想说这是错误的。川剧非常注重人物刻画,而且刻画得非常深刻。从《肖方杀船》我们可以看到,川剧不仅非常注重表演,也非常注重学习借鉴,这也是四川这块土地兼容并蓄的文化底蕴带来的内涵。

1 2 3 共3页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详细内容_右侧栏目
详细内容_页尾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