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_页头
 
当前位置:中工网人物频道文化名人-正文
何云昌个展《啊昌》开幕 “做作品的底线就是把自己弄个半死”
//www.workercn.cn2016-07-15来源: 新京报
分享到:更多

  【代表作解读】

  《一根肋骨》 2008年

  在作品强硬的外在形式之下,何云昌骨子里的理想主义、浪漫与温情亦随处可见:上帝用亚当的肋骨造出夏娃,何云昌用自己的肋骨制成项圈,给他生命中重要的女性戴上。

  《上海水记》 2000年

  在这件作品中,他将苏州河下游的10吨水运往上游5公里处倒回,联系的是西西弗斯滚石上山的神话。

  《卧游——从福冈美术馆到富士山》 2009年

  把身体埋在999块石头中,他在冥想中完成从福冈美术馆前往富士山的旅程,模拟中国古代文人的“卧游”。

  《抱柱之信》 2003年

  他将手浇铸在水泥柱中24小时,意象出自《庄子》,背后是一个苦等爱人最终丧命的爱情悲剧。

  何云昌极具震撼的“受难者”形象,以及他那些具有独特精神信仰与抱负的艺术作品,使他成为中国行为艺术领域的领军人物。而通过一个艺术家的个例,去谈论中国行为艺术的变化,行为艺术与中国现实社会的关系,是崔灿灿策划此次展览的初衷。

  ■ 对话何云昌

  1

  新京报:你早年是怎么从油画转到行为艺术的?

  何云昌:我从小就是调皮不安分的学生,一直都是美术老师的宠儿,被夸大的。我喜欢胡思乱想,尝试好玩的。上大学的时候接触到行为艺术,1994年开始做。我在昆明那些年,抽象绘画、概念绘画、综合材料、摄影,都尝试过。我有个习惯,一批东西做好了,卖两张画,其他我就扔掉了。我觉得我这么年轻,应该多做点新鲜的。这当中也做了行为。1994到1997年我都在做行为作品,但是太烂,我都不发表,觉得对不起观众(笑)。那时候没什么资源,靠卖画、画广告、画肖像、做雕塑,攒点钱,能做就做一做(行为)。我一年工作1个月到3个月,兜里有5块钱就不干活了。后来慢慢发现(行为艺术)还是挺好玩的,一做做了很多年。

  2

  新京报:在自己做行为以前,你受到过哪些艺术家的启发?

  何云昌:我们招进云南艺术学院就是学的油画,五个人一个班,可以进老师的资料室看外国资料,还有外面带回来的资料。激浪派、博伊斯,这些已经都可以看到了。对我影响最大的是伊夫·克莱因。我知道博伊斯可能更强大,但是我比较感性,伊夫·克莱因的东西特别浪漫,不着边际,太有才华了。(是因为看到他的创作,促使你想从事行为艺术吗?)那倒没有。我喜欢的人我要离他/她远一点。

1 2 3 4 共4页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详细内容_右侧栏目
详细内容_页尾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