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_页头
 
当前位置:中工网人物频道文化名人-正文
张梦阳沉潜40载写出百万字《鲁迅全传》 “我在鲁迅海边捡了些贝壳”
//www.workercn.cn2016-07-14来源: 北京日报
分享到:更多

  和鲁迅“相伴”整整四十年

  张梦阳写鲁迅全传,是基于他几十年的研究。他盘点了自己迄今为止的三大工程:历时九年主持编纂的《1913—1983鲁迅研究学术论著资料汇编》、花费数年撰写的《中国鲁迅学通史》,以及这部《鲁迅全传》。

  张梦阳愕然发现,迄今为止和鲁迅相伴已整整40年。他真正了解鲁迅是在考入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后,因为毛泽东对鲁迅评价很高,他早在1966年就开始研读1959年版的《鲁迅全集》,那是父亲送给他的,“我那时是把鲁迅当成偶像来研究。”1969年10月,他第一次到绍兴“朝拜”鲁迅,从杭州坐头班火车到达绍兴,边走边问,一路寻到了鲁迅故居,“那时还没有开门,但我从高墙外,似乎闻到了百草园的草味。”

  让张梦阳没有想到的是,时隔10年之后,他一生的命运真的和鲁迅牵连到了一起。他1972年完成论文《鲁迅辩证思维方法初探》,这篇文章后以札记的形式发表在《人民日报》上。1979年他又拿出《鲁迅辩证思维方法初探——〈“题未定”草(六至九)〉的哲学分析》,正是这篇论文,敲开了中国社科院的大门。1979年10月,社科院鲁迅研究专家林非等和张梦阳见面,令他们惊讶的是,面前的这位年轻人对《鲁迅全集》了如指掌,鲁迅说过的话,在第几页第几行,他都能快速应答。文学所所长陈荒煤听闻后立马儿拍板:“千方百计把他调来!”

  谈及往事,张梦阳激动难耐:“陈荒煤如果天上有知,一定会替我高兴,我想他一定会说,我们调张梦阳调对了。”

  年轻一代几乎无鲁迅研究者

  “这么大的中国,应该而且需要有十位甚至百位像我这样甘心陪鲁迅一辈子的学者。”张梦阳说。他很着急,在他之后,社科院文学研究所竟然连一个专门研究鲁迅的人都没有。而且北京大学、清华大学这些高等学府,年轻一代从事鲁迅研究的人,也几乎没有。

  张梦阳坦言,一些从事鲁迅研究的学者,研究水平不尽如人意。曾有一位教授写了一篇《阿Q正传》的研究论文,希望他给看看,“实话实说,完全是废纸一张,他以为自己有全新观点,但其实都是别人早就说过的话。”张梦阳提醒说,研究鲁迅,除了研读鲁迅全部著作、相关回忆录,还必须研究学术史,而当今不少研究者,恰恰缺乏学术史研究的训练。

  尽管鲁迅研究看似已经成熟,但张梦阳认为可开掘的空间仍很大,还有很多全新领域尚待突破。比如鲁迅收藏的碑帖、拓片,足有4000件。那些碑帖现收藏在北京鲁迅博物馆,但是从来没听说谁在仔细研究。

  和国内年轻一代忽视鲁迅研究不同,张梦阳发现日本、韩国的青年学者却对此抱有浓厚兴趣。他曾应邀在日本爱知大学用半年时间讲鲁迅,学校要求一周一小时课,然而他每次都破例讲3至5个小时,他明显感受到日本学子的学术热情和研究水平都高于国内学生。

  张梦阳有一个梦想,希望国家建立一所鲁迅学院,培养专门从事鲁迅研究的专家,“我人微言轻,说了可能也没用,但即便如此,我还是要说!”

1 2 共2页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详细内容_右侧栏目
详细内容_页尾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