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_页头
 
当前位置:中工网人物频道文化名人-正文
冯小刚:中国电影商业了咱就文艺点
//www.workercn.cn2016-07-06来源: 北京青年报
分享到:更多

  作为中国最具票房号召力的导演之一,冯小刚已经两年多没有作品。这期间,他监制了两部电影,主演了一部《老炮儿》。

  蛰伏两年,冯小刚终于遇到让自己“有激情和欲望执导的好剧本”——根据刘震云小说《我不是潘金莲》改编的同名电影。

  电影开机那天,他在微博写道,“咱们这儿不兴叫黑色幽默,于是有了更温和的表述,冷幽默。一个人在前面撒芝麻,后面跟着一千个人在捡。所有人都很认真,很严肃,不苟言笑。但事情却朝着越来越可笑的地步发展”。

  今年3月,《我不是潘金莲》发布先导预告片,大胆采用圆形遮罩画面,并宣称正式上映也将采用这种格式。另据了解,片中用了圆形、方形和普通宽银幕画幅,三种构图各有寓意。

  “方的也烂大街,那就拍成圆的吧”

  尽管外界多把《我不是潘金莲》和张艺谋的《秋菊打官司》做对比,但仅仅拍一个“秋菊打官司”的故事,显然不是冯小刚的追求。

  相比于故事内容,《我不是潘金莲》美学形式上的创新才是最大的不确定性。冯小刚讲到,《秋菊打官司》中运用了偷拍、肩扛拍摄等当时还比较“先锋”的拍摄方式,但后来基本上拍纪实风格的影像都会用到,早已烂大街了,“这个就算了”。

  这时候,冯小刚看到加拿大导演泽维尔·多兰在《妈咪》中使用了方形的画幅,后来贾樟柯和侯孝贤先后也在作品中的画幅上做了类似处理。冯小刚感叹:现在连方的也变成烂大街了,难不成要做成圆的?在和摄影师罗攀商量之后决定就做成圆的。

  但出品方华谊兄弟认为圆形画幅太过于挑战观众,连刘震云也表示反对。刘震云对自己小说的张力非常自信,认为不需要借助特别形式。冯小刚安抚道,“《我不是潘金莲》小说是非常好的,否则我也不会拍,但是它怎么才能成为冯小刚风格的《我不是潘金莲》?我必须找到我的电影的一种表现形式”。

  几经拉锯,冯小刚做出了妥协——决定拍两种方案,一种是圆的,一种是1:1.66的画幅。然而开机后极为痛苦,圆形和长方形构图完全是两个系统,两种思考方式总是互相干涉。

  圆形画幅不仅仅是加一个圆罩,而是全新的一个美术系统。首先打光不能是高反差,必须特别灰,只有特别灰才像中国的绘画。而且一旦高反差,黑色部分就会把圆外的屏幕吃进去,看上去成了一个残月,不圆了。第二,构图不适合拍近景,拍近景像是在望远镜里头,也不能摇,拍全景构图要往下做,拍摄主体必须在圆的二分之一以下,等于是全新的影像系统。

  每天和摄影师最担心“是不是太正常了”?

  就在冯小刚为每场戏拍两个版本头疼的时候,耀莱影视的綦建虹提出对《我不是潘金莲》做保底发行。根据协议,《我不是潘金莲》如票房低于5亿元,耀莱将支付2亿元票房净收;票房5亿元至8亿元部分净收益由耀莱独享;票房超出8亿元部分,耀莱将获得票房净收益的50%。这也就意味着《我不是潘金莲》还未公映就回收2亿元,投资人稳赚。“我就问綦建虹同意不同意拍成圆的?他说必须拍成圆的。跟着(王)中磊再来探班,再也不提两个版本的事,说拍成三角的都行(笑)”。

  冯小刚透露,《我不是潘金莲》拍摄过程中只用了50mm、35mm、25mm三只镜头,他和摄影师罗攀甚至想过尝试不换镜头拍摄整部影片。“之前拍《一九四二》,多的时候12台机器,一般有7台。这个就一台机器。我发现每天一会儿就拍完了,因为这镜头也不碎。在圆形画幅里头跳切,是不行的,镜头一定要整齐,所以一场戏没有几个镜头。完了就收工了。不像《一九四二》,整个冬天在山西荒野里头受罪”。

  冯小刚回忆,每天到现场把机器和光布置好了之后,就和摄影师罗攀互相问:是不是太正常了,如果太正常了就想一个办法去破一下。

1 2 共2页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详细内容_右侧栏目
详细内容_页尾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