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_页头
 
当前位置:中工网人物频道文化名人-正文
王向峰:著书60余部文字超千万(图)
//www.workercn.cn2016-06-14来源: 辽宁日报
分享到:更多

  王向峰在我国当代美学研究领域的独特之处在于,半个多世纪的美学研究,研究领域古今中外都有所涉及,《艺术的审美特性》《现实主义的美学思考》《艺术文本的解读》《中国美学论稿》《西方美学论稿》《中国古代美学史论》等几十部学术著作,使其独树一帜。尤其是用20多年时间完成的《〈手稿〉的美学解读》,获第三届鲁迅文学奖文学理论评论奖,奠定了他的学界地位。

  记者采访王向峰时发现一个小细节,不论写诗还是著文,他都刻意在篇末注上写作的年月日,意在日后回忆过往时,能知道那个时间做了什么。“人生尽在流年里,似水流年何处寻?且把文章存卷底,珍藏岁月惜留痕。”王向峰在他第五本散文随笔集《卷底的流年》封页上的诗意慨叹,也是他对历史与文化的感动与牵怀。

  半个多世纪,王向峰积累的“流年的卷底”超过60部,文字超过1000万。

  读书写作每天超过16个小时

  一个人的学问得怎么做才能取得成功?是否有可供借鉴的方法?从在美学领域的建树到文艺理论批评的引人关注,再到散文和诗词创作,王向峰是如何做到的?

  记者采访王向峰时,最难忘的是这个家无处不在的书籍。书是这个家庭的充分存在,就像进了花园看到满园都是花一样。十几个书架全都装满,重重叠叠的书籍和成包堆放的书占据了四个厅室,书架上的书从地板直达天花板,走廊过道也是书的存放地,连卧室也被书占领。到底有几千册藏书,王向峰并没有确切统计,但对这些书他不知翻阅了多少遍,不少内容都烂熟于心,至于哪本书存放在何处,他闭着眼睛也能找到它的位置。

  藏书是为了方便读书。王向峰每天用于读书和写作的时间经常在16个小时以上。从青年时代到现在,他从来不睡午觉,用以争取更多的读书时间,即使现在年过八旬,他仍然不舍得午睡。他专注于国学经典,对于经、史、子、集普遍阅读,对于《诗》《书》《易》《礼》《春秋》,以至孔、孟、老、庄、荀、韩,前四史,历代各文化名家的别集,以及全唐诗、宋诗钞,中国古典四大名著,鲁迅以来的现代文学名家的作品,毛泽东著作,等等,他都认真阅读,有的书他不知读了多少遍。对于欧美的文学、文化、哲学的古今典籍,他也有广博的读取视野。

  他按篇通读了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列宁全集》。德国古典哲学、法国启蒙主义哲学、俄国革命民主主义文艺理论、欧美现代和后现代主义文论,他都有广泛的阅读与相当的了解。

  《庄子》《红楼梦》《唐诗三百首》《哈姆雷特》《共产党宣言》是王向峰最爱读也是反复读的几本经典。他认为这些书中的义理、启示、张力、辞章都是无限的。

  几十年来,王向峰已经发表论文与评论500多篇,出版专业著作60余部,这些书籍摞起来已超过他的身高。他以大量的论著阐发马克思主义美学思想、文艺思想和党的文艺方针政策,很多论著在社会上引起重视,在文化艺术界得到了充分肯定。2014年他被省新闻出版广电局授予辽宁省“最佳书写人”称号。

  2004年,《〈手稿〉的美学解读》获第三届鲁迅文学奖—理论评论奖。这不仅是对王向峰历时20多年对此选题研究成果的肯定,也是对他一贯坚守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观点的高度赞扬。

  书中对如何应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进程中所面临的世界多种文化融合、社会大众文化勃兴、娱乐泛滥、艺术商品化、网络异化的趋势,如何准确清醒地分析判断出这种局面带来的复杂作用,如何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防止重蹈西方发达国家那种经济富裕、精神空虚的覆辙等问题都给出一个学者的答案。

  1988年,王向峰的另一部重要著作《现实主义的美学思考》 出版,是他经过25年不断深入探求马克思和恩格斯的现实主义审美创作理论的力作,回答了现实主义问题研究中的诸多困惑。

  一部部美学著作的出版,如果没有坚实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是不可能完成的。王向峰深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就体现在他的多部专著中。而他的每部著作的面世,都需要十几甚至二十几年时间的打磨。

1 2 共2页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详细内容_右侧栏目
详细内容_页尾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