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_页头
 
当前位置:中工网人物频道文化名人-正文
非遗传人胡小平:花箱就是八斗丘,鼓儿就是耕田牛(图)
//www.workercn.cn2016-03-14来源: 中国文化报 
分享到:更多

    鄂州古称武昌,吴文化与楚文化在此碰撞、融合,形成了特色鲜明的文化艺术。鄂州雕花剪纸作为南方剪纸的代表,多以刀刻,善于将实用性和装饰性完美地统一起来,题材丰富、工艺纤细复杂。据《武昌县志》记载:清光绪年间,当地年俗中就有买卖剪纸活动。1885年,鄂州本地开始形成带徒传艺、专事雕花剪纸制作出售的行业。1935年,民间艺人们成立了“鄂城县花样工会”,进行自给自足的手工艺买卖,并将流散各地的艺人组织起来,会员达150余人,艺人们的雕花剪纸出省买卖十分风行,且出台有会规。

    “我的父亲就曾担任鄂城县花样工会会长,也是该工会的最后一任会长。”胡小平说,父亲的手艺高超,且十分热爱这项手艺,但“文革”期间绝大多数花样艺人受到冲击,父亲的鼓、箱子、花样子也被没收。可箱子和鼓是他们家的传家宝,胡小平冒险半夜偷偷拿回来才得以保存至今。

    从那之后,胡小平只能另谋他业,雕花变成了他的业余爱好。他做了一名机电修理工,曾在湖北武汉、黄冈以及江西、湖南等地工作过。其间,那把小刻刀他一直带着,高兴时、孤独时都会雕花,那种感觉总是可以让他静下心来。其作品也经常参加当地群艺馆、博物馆、剪纸协会的展览展示活动。2006年,他被评为鄂州雕花剪纸的市级代表性传承人,2008年成为省级代表性传承人。

    传什么有自己的心得

    近年来,国家对剪纸这项传统手工技艺十分重视,身为传承人的胡小平在欣喜的同时,也深感肩上的担子之重。他说,他常常想起以前学剪纸的岁月,想起父亲雕花时的专注以及过世前还总拿着刻刀雕琢心中人与物的情景。这更加坚定了他要将这份手艺传承下去的信念。

    然而,由于多年的间断、年龄的增长,胡小平用眼、用刀的功力都大不如前,如今以刻传统花样为主的他虽尝试与时俱进,创作一些新作品,但主要精力还是放在培养传承人上。他的一位徒弟已经能熟练地画传统花样、雕刻作品。此外,他的儿媳和孙子也在跟他学艺。

    对于所授内容,胡小平有自己的想法和心得。第一,自然是画花样和雕刻的工艺,要经过刻苦地训练才能让方寸彩纸变成栩栩如生的花草树木、人虫鸟兽;第二,通过讲故事的方式述说传统老艺人做花样、卖花样的趣事,以便新一代传承人能体会老艺人们的艰苦。

    另外,就是教授雕刻工具和材料的制作。随着时代的发展,一些工具的制作方法已经濒临消失,或与以前大相径庭。刻刀、蜡盘、剪子、镊子、锥子……胡小平展示着他心爱的制作工具,对于制作方法,他也如数家珍。

    胡小平希望,他传给后代的传家宝(花样箱和花样儿鼓)不只是一个简单的物体,而是一种凝聚着几代人热情、手艺和做事精神的延续,正如他总跟徒弟强调的“雕花要做到静心、专心、精心、耐心”,也正如他父亲所叮嘱的“每个行当都有其规矩”……

1 2 共2页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详细内容_右侧栏目
详细内容_页尾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