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_页头
 
当前位置:中工网人物频道文化名人-正文
著名艺术家阎肃:只有扎根泥土 才能长成大树(组图)
//www.workercn.cn2016-02-19来源: 中工网——《劳动午报》
分享到:更多

  与时代同步

  为人民抒怀

  “爸,您有没有什么一直想干而没干的事呢?”“没有。”

  “那有没有什么遗憾?”“没有。”

  “怎么可能?”“真没有,因为我一直都是组织让干什么就努力把事儿干好。”

  这是阎肃昏迷前,与儿子在空军总医院的对话。

  的确,阎肃一辈子都“跟党走在时代的前列”。“阎老是最能把握时代脉搏的一个作家。回顾他的作品,不论是立意,还是创作手法,都是紧跟着时代又具有引领效果的。”著名作曲家温中甲如此评价。

  1962年,国家刚刚经历3年困难时期,许多人困惑:新中国该往哪里去?共产党、社会主义好不好?阎肃受小说《红岩》启发,决定创作《江姐》,为我们的党提一提气,为人民鼓一鼓劲。伏案18天,阎肃完成《江姐》初稿。他又怀揣剧本,和编导人员几下四川,与江姐原型江竹筠烈士的20多名亲属和战友座谈,并多次采访小说《红岩》的作者,终于创作出经典之作《江姐》,创造了中国歌剧史上5次复排、演出1000多场的奇迹,它歌颂的“雪压不弯、风吹不倒,信念不变、矢志不移”的“红梅精神”,影响和教育了一代又一代人。

  改革开放初期,阎肃借为电视剧《西游记》写主题歌的机会,向社会宣传我党的方针政策。主题歌《敢问路在何方》以艺术的形式告诉人们,改革的路就在脚下,鼓励人们勇敢往前走;创排歌剧《特区回旋曲》,反映经济特区的建设成就,歌颂改革开放。

  1987年,面对改革大潮,他一曲《军营男子汉》,以铿锵的独白阐释战士的光荣。建党70周年,恰逢苏联解体、东欧剧变,阎肃正创作歌剧《党的女儿》,有人劝他要慎重,可他非但没有动摇信念,反而激情创作,十八天完成剧本。

  2008年,四川汶川发生特大地震,受空降兵15勇士高空跳伞营救灾区人民事迹感染,他连夜创作出《云霄天兵》,唱尽战士豪迈。

  从《绣红旗》到《我爱祖国的蓝天》、《前门情思大碗茶》再到《敢问路在何方》,阎肃创作一个个作品不仅脍炙人口,更成为时代的旋律。而这些经典作品的背后,是这位艺术家脚踏实地,扎根于人民、扎根于祖国这片热土的默默创作。

1 2 3 共3页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详细内容_右侧栏目
详细内容_页尾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