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_页头
 
当前位置:中工网人物频道文化名人-正文
徐光耀:“嘎子”救过我的命(图)
//www.workercn.cn2015-10-15来源: 光明日报
分享到:更多

    恩 人

    1955年批“丁陈反党小集团”,徐光耀收到了一封以中国作协名义发来的绝密字样的调查丁玲等人的外调函。信中提了六个问题,包括丁玲在文研所是否搞个人崇拜,是否搞过一本书主义等。

    徐光耀写了一封回信。他在信中说:“我希望作协党组能汲取这样的教训,在开展思想斗争的时候,尽量避免使用压力,防止造成那么一种空气,即没有人敢讲反对意见。”似乎意犹未尽,他在信的末尾又强调:“我对你们这次给我的来信,有一种在态度上不够全面和不够客观的感觉,只问我受了一本书主义的什么影响,却没有要我对这些问题的反证,也没有问我受过她什么好的影响。这使我有些担心,这样的调查会不会得到完全公平的结果。”

    因为这封信所述的事实,为丁玲翻案有利,1957年“反右”时,成为徐光耀“为丁玲翻案”的罪名,他被打成了“反党反社会主义的右派分子”。

    在评论家雷达看来,徐光耀的可贵就在于,他不自私,不巧滑,不世故,不知利剑已悬在头顶,“傻乎乎地”坚持着实事求是的精神。

    在批斗了三四个月之后,他们让徐光耀闭门思过,不给任何任务,实际上也没有任何人理他。

    这时,徐光耀自己在屋子里进行苦闷的思想斗争。他想,自己在党的部队里长大,在党的部队里成人,忽然成了右派,这使他的神经有点错乱,见了自己的孩子,都觉得他是讨债鬼。“我怀疑自己疯了,我吓坏了,我觉得疯了还不如死掉。我想,得有个法子来救自己。”

    当时找不出什么法子。徐光耀看了一大堆书,看了12本莎士比亚戏剧集,看完合上书本想总结一下有什么收获,但是一条也想不起来。他想剧本的具体情节,仍然是一片空白。

    不能读书,不能出门,不能看戏,没有出路。怎么救自己?这时他忽然想起自己看过一本苏联版的心理学书,说人在遇到巨大挫折时,如果不好好控制,会走上危险的道路,有可能产生精神分裂。有什么法子治?书里提了八个字徐光耀记住了:集中精力,转移方向。

    不想自己受冤枉的事情,最有效的法子是创作。徐光耀的《平原烈火》里面有个小人物,开头挺活跃,后来没有机会表现他,作品就结束了。这是他的遗憾。这个人物成为后来的“嘎子”。

    “我对自己的个性不满意,比较呆板,不活泼,我不喜欢这种性格,我喜欢的性格就是嘎子的性格,于是我回想这辈子碰到的哪些嘎子,想一条就在桌子上记一条,嘎人嘎事记了很长的单子,哪些是幼稚的,哪些是进步的,哪些是成熟的,把嘎子放在战争环境中进行排列调整,嘎子的形象在我脑子里活蹦乱跳,后来写成了《小兵张嘎》。”

    徐光耀说,《小兵张嘎》是救命恩人,拉着自己投入创作,他全身心地写嘎子,把自己受冤枉挨整的事情全忘了,身体也恢复得很快。

    《小兵张嘎》是徐光耀用生命塑造出来的,出版快60年了,差不多每年都在印一两本,“文革”时期也没有中断过。进入新时期以来,又被编入《战斗的童年文学丛书》和《小学生丛书》,是被时光检验过的“红色经典”。

    写这部作品,徐光耀得出的结论是,无论写小说还是写戏剧,无论中短篇还是长篇创作,最重要的是人物。中国的文学史非常有力地证明了这一点,《红楼梦》《西游记》《水浒》,真正的经典作品就是非常典型的人物,我们可以忘记故事,但是忘不了人物,那些人物在现实生活中和我们一起成长。

    徐光耀说,自己一辈子要写出5000字像《红楼梦》一样的作品,就满足了。

1 2 3 共3页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详细内容_右侧栏目
详细内容_页尾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