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_页头
 
当前位置:中工网人物频道文化名人-正文
李欧梵:中国作家写得太快太多
//www.workercn.cn2015-08-07来源: 北京青年报
分享到:更多

  ◎达洛维

  今年的香港书展将年度作家的荣誉颁给了李欧梵,这让他本人有点意外。相比前几届的年度作家也斯、董启章、陈冠中等几乎都是生于香港或长于香港,李欧梵更像一个“外来者”。

  颁给年度作家的致敬词是“李教授生于河南,成长于台湾,工作于美国,但对香港的热爱,令他最后选择成为香港人。他虽然是人文学学者,但同时撰写文化评论,亦喜欢电影、古典音乐及建筑,笔耕不断,是文化界重要的资产。”

  《繁花》没看完 麦家《暗算》蛮好玩

  北青艺评:作为一个外来者,这次获得香港“年度作家”有点意外吗?

  李欧梵:这次给我“年度作家”奖,我觉得是香港文艺界或者是香港的什么界对我的承认,就是说我多年来为香港写的文章,他们承认了。这对我来讲是一种荣誉,因为我是一个外来人,我不是香港人。

  北青艺评:两位民国女作家都在香港生活过,张爱玲和萧红,您怎么看她们的?

  李欧梵:张爱玲太热了,可惜张爱玲死了,不然的话,她一定会从她住的房间里走出来,接受欢迎。她当时在美国最失意的时候,我也在美国,当时我感受到她那种失意失落,自我封闭,住最简单的房子,最后得了一种奇怪的心理病,就是怕脏怕卫生不好。当时都没有人知道,现在突然变得这么红,我觉得红得过火了,每个人都是张学专家,每个人都是张迷,以前也说我是张迷,我现在不敢说了,所以反而我要为萧红说几句话。

  萧红也是生前凄惨,死的时候很可怜。去年有一部电影叫做《黄金时代》,我心目中的黄金时代就是那个时代,那些人以一种赤诚精神在写作,里面最有才气的女作家当然是萧红。我老早在学生时代就写过一篇萧红的文章,是用英文写的,我就说萧红的作品远远超过萧军的作品。当时我评论的就是她的《生死场》。《呼兰河传》当时在美国还没有人看,因为没有翻译,后来我的朋友葛浩文把它翻译成英文,所以萧红的作品开始在美国有学者研究,香港没有人知道萧红,至少知道的人少,只有少数研究萧红的人知道。她是死在香港的,死得很惨,也许因为这个缘故,许鞍华就喜欢萧红。

  我觉得《黄金时代》这部电影用心了,他们希望尽所有力量把所有的跟萧红有关的资料全部摆出来,结果一般的观众可能觉得很闷,很多批评的人其实也没看这个电影,我为许鞍华打抱不平,不容易。当然我也有我的批评,萧红的个性没有出来,对鲁迅太多说教了,他太注重萧军跟萧红的关系了,我觉得应该把萧红的主体线再拉出来,那样会更好。

  北青艺评:大陆现在作家的作品您还看吗?

  李欧梵:最近看了麦家的《暗算》,感觉蛮好玩,蛮有创意的。我年纪很大了,跟我交往的老一辈作家比较多。1980年代我到中国大陆也见到王蒙、张洁这些作家。后来也和苏童、余华有过交流,莫言见过一两次。但我认识年轻作家比较少,所以很难评论现在的写作状况。

  感觉恐怕是现在越来越多元了。你说韩寒的作品,就肯定跟格非的不一样了,中国地方大,人口多,听说现在网络小说很流行,各种小说,各种题材都很多,我自己也是乐观其成。我自己是多元主义者,就怕文学一言堂。

  北青艺评:您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提到《繁花》,“中国作家对都市题材把握得不好,我觉得还是没能很好地了解到都市人的心理,就算这本小说写的是都市,也可能会带有一点乡村味儿,比如这两年很红的一本上海小说《繁花》,我读下来,感觉上海就跟乡村一样。”

  李欧梵:《繁花》我还没看完。他们上海人就说《繁花》是一种很特别的写法,写上海的都市生活,北京的批评家不太赞成,大家意见不合这是正常的,清一色的喜欢也不好,能够讲个道理出来就好。

  危机不是文学问题 而是对文字不够严谨

  北青艺评:老是有人在忧虑文学式微的问题,您怎么看的?

  李欧梵:现在的危机不是文学的问题,而是大家对于文字不够严谨,不够重视,比如说中文,有多少人可以像台湾的作家王文兴一样,每天只写不超过300字,不停地在改他的文本。虽然你也可以说他最后写出来也不见得怎么样,可是呢,他那种敬业的精神值得学习。

  现在的中国文坛,我的看法就是,大家写得太快了,出书太多、太快,连我们都看不及。作家的创作欲太旺了,简直是难以想象的快,就像中国的发展一样太快了。对我来讲,文字的琢磨是要花很多工夫的,不然的话你搞别的算了。

  现在还有另外一个可能性就是很多人认为文字的功能会被视觉的媒体所取代,照相也好,电影也好,手机也好。吃饭的时候先拍照,先传给朋友,不写了,一个照片就够了。我就希望你能不能把这道菜用你最好的文字写出来,没有人做这个尝试。普鲁斯特在他的《追忆似水年华》一开始就讲那个法国小饼干的味道。普鲁斯特不知写了多少天,就写了那一段,那一段大概有两三页。我曾经请人把那段话用法文读出来,简直跟音乐一样,那种文字魔力,不管你懂不懂法文都能感受到那种美。

1 2 共2页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详细内容_右侧栏目
详细内容_页尾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