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_页头
 
当前位置:中工网人物频道文化名人-正文
薛贵良:矢志艺海写丹青(图)
//www.workercn.cn2015-06-18来源: 吉林日报
分享到:更多

  当厚重的一本《薛贵良作品集》映入眼帘时,我一下子就被画家笔下那一只只呼之欲出、栩栩如生的金鸡所吸引,继而痴醉于画中。

  薛贵良,出生于辽宁省黑山县。故乡肥沃的黑土地赐予了他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培育了他丰富的想象力和健康的审美观。他自幼爱好绘画,1968年,他有幸成为近现代国画大师刘继卣的入室弟子。学艺期间,薛贵良十分认真刻苦,全身心领悟老师作画,聆听老师的谆谆教导。有志者,事竟成。18个寒暑的滴水穿石、沉潜于艺术之中,深得老师真传。掌握了中国水墨画用墨、写意、构图等技法精髓,又学会了动物、人物、花鸟、山水等传统绘画门类和技法。学于师,出得于师,方为一流的丹青高手。之后,又经长期的千锤百炼,薛贵良在绘画艺术求索中开悟并提升,有了自己“意出古人之外”的独创,形成了自己用笔落墨开张大气、放而不散,质朴俊雅、重神藏意的画风,这成为他艺术人生的重要拐点,使他在全面掌握继承刘氏艺术风格的基础上,真正实现了自己艺海泛舟的梦想。

  在《醉沐春风》一画中,薛贵良题道:“余生于辽西农村,自幼酷爱绘画,尤喜画鸡。秫篱土墙,晨风晓露,与鸡相伴。相与嬉戏,逗趣成欢,跳跃追逐。久之,鸡之高鸣低吟、饮啄顾盼、飞鸣争斗,皆有所悟。常以石当笔,以地为纸,随意涂之。成年后,对鸡更是情有独钟,常以鸡为题入画,但甚觉其中之深奥、路径之艰辛。”这段朴实的独白,让我对已是吉林市美术家协会名誉主席的薛贵良其人其作又有了新的认知。不妨,我们再从他的画作中去享受一次视觉盛宴。

  集子中有一幅《鸡童之争》。画中,只见一头扎羊角辫、唇红齿白的童子,脚蹬老虎鞋,顽皮样儿十足。童子手端饭碗走出家门,恰巧,此时正在地上觅食的一只公鸡发现了他手里端着的碗,便疾奔而来。童子见状,急忙将饭碗一闪并高高举起。真可谓“全忘童稚谊,各为碗中粟。”应该说欣赏至此,已经令人感到快乐盈怀了。然而,再看地面上旁若无人的两只母鸡,看它们泰然自若地继续觅食的场景,你方会蓦然发现画家的用笔立意之妙。也正因为这种高端的艺术升华,《鸡童之争》才显得这样妙趣横生。从这幅作品中,我们不难看出薛贵良先生作画之匠心,童心之未泯,难怪在小区中他有那么多经常一起聊天的小朋友,也难怪他能把那个淘气的小男孩画得那样活。原来,艺术真的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出自他笔下的《天趣》就更抓人眼球了。这幅作品仅由四只毛绒绒的小鸡、南瓜组成。用笔泼墨却功夫老到,取材新颖,出神入化。南瓜与小鸡一静态一动态,动中有静,静中有动,浑然天成,给整幅作品注入了无尽的生命和活力。若非对艺术有非常体悟之人,是不能画出如此让人回味无穷的画儿来的。再看薛贵良创作的《群鸡栖春图》又给人以赏心悦目之感:那嫩嫩的芳草,闲适的群鸡,温暖的阳光,和煦的春风……群鸡在这种亲切、祥和,怡然自得的环境中惬意地享受着农家田园生活的宁静和欢乐。这幅作品还恰到好处地体现了薛贵良先生画鸡的独门皴法。这种皴法使得鸡的羽毛极具质感和神韵。无论远观还是近瞧,活脱脱的《群鸡栖春图》都让我们有身临其境之感。

1 2 共2页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详细内容_右侧栏目
详细内容_页尾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