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_页头
 
当前位置:中工网人物频道文化名人-正文
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奈保尔:“我只是个观察者”(图)
//www.workercn.cn2014-08-13来源: 光明日报
分享到:更多

奈保尔 资料图片

  花白的胡须,微笑起来,眼睛几乎眯得看不见,偶尔的一瞥却又犀利得令人望而生畏。8月11日下午,从“家族中的笑话”成长为英语世界中最伟大的作家之一的奈保尔来到上海,参加他的名作《大河湾》中文版首发仪式,这是82岁的印度裔英国作家第一次来到中国。

  “他的创作兼具敏锐的叙事和严正的审视,驱使我们直面那些被掩盖的历史存在。”这是2001年诺贝尔文学奖给予奈保尔的授奖辞。

  1932年8月17日,奈保尔出生于加勒比地区特立尼达岛一个印度家庭。16岁时,奈保尔以优异的成绩获得奖学金,并于次年赴英国牛津大学修习英国文学。大学毕业后即开始写作至今,以童年生活为素材的短篇小说集《米格尔街》令他一举成名,并获得了毛姆文学奖。奈保尔的作品以小说和游记居多。此次首发的中文版小说《大河湾》是奈保尔的巅峰代表作,是奈保尔继《自由国度》之后的第二部非洲题材小说,也是作家本人视为最成功的作品。

  《大河湾》以后殖民时代动乱的非洲国家为背景,讲述了非洲中部某个河湾小镇的世事变化,而河湾则是整个非洲大陆的一个象征。在这部小说里,我们可以清晰地认识奈保尔:他悲观而又令人敬畏,作为文明的批判者,他不开药方,只说病症。

  “一个作家的看法以什么为基础?他了解哪些别的世界?要是他只了解这个世界,又怎么去写这个世界?”奈保尔说,“我不是预言家,我只是个观察者。我只能专心写作。书写现在,也是在书写未来。这就是我观察世界的方式。”

  整场首发式,奈保尔说话的时间并不多,很多时候,他的妻子纳迪娜默契地接过话筒,代为作答。纳迪娜说:“奈保尔常说,他最大的遗憾就是人生苦短。他希望能有三个生命,一个用来学习,一个用来享受,一个用来思考。”(本报记者 曹继军 颜维琦 本报通讯员 陈心怡)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详细内容_右侧栏目
详细内容_页尾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