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_页头
 
当前位置:中工网人物频道职工风采-正文
“环保奶奶”守护妫河22年
//www.workercn.cn2017-09-25来源: 北京晚报
分享到:更多

  一位花甲之年的老人,在妫河边义务捡拾了22年垃圾,捡起的水瓶超过30万个。这位老人叫贺玉凤,她就像一位“无名河长”,默默地在为环境保护做着贡献。

  现在,贺玉凤老人和几个朋友组织起了“夕阳传递”环保志愿队,从最开始的不到10人发展到现如今的122人。她说,只有更多的人参与到河道和自然环境保护中,才能更长久地保护好这片青山绿水。

  每天十几里河边捡垃圾

  早晨5点来钟的延庆农场,天儿刚有些蒙蒙亮,贺玉凤已经扛着抄子骑上小自行车出门了。3米长的抄子扛在左肩上,她一手扶着抄子一手握着车把,像往常一样,新的一天又从捡拾废弃物开始了。

  因为家离妫河不远,贺玉凤从妫河岸边出发,沿河岸一路经过妫水河桥、康张桥、蔡家河桥,再兜一圈回来。“一般这一趟十几里地,边走边捡,约摸用一个多小时吧。”贺玉凤说,自打1995年她38岁那年开始在妫河岸边捡拾垃圾起,每天至少早晚出去捡一趟早就成了习惯,“早上一到点儿就自然醒了,除非天气特别不好或者有事情去不了,否则,不到河边走一趟我浑身不自在。”

  在岸边骑了没多久,贺玉凤就在道上看见了废弃水瓶,她靠边停下自行车,弯腰捡起瓶子捏扁了放进自己的袋子里。不光是瓶子,塑料袋、饭盒一类的垃圾,只要在路上看见了,贺玉凤也会一一捡起来,再放入随身带的另一个袋子里。“捡的时候我会把它们放不同袋里,白色垃圾、河上漂浮物啊,就直接扔到垃圾池那儿,其余的瓶瓶罐罐我带回去放大编织袋子里,攒到至少500个左右再找收废品的人收走。”贺玉凤正说着,发现河上漂着个塑料袋,赶紧用抄子给挑了上来。

  今年60岁的贺玉凤已经在妫河边捡拾垃圾22年了,说起为什么动了这个念头,她难掩情绪激动:“早些年河边有好些钓鱼的人随手丢垃圾,环西湖观光道建起来之后,来这儿玩儿的人多起来,路边的垃圾就更多了,水瓶、饭盒、烧烤完的竹扦子什么都有。我看着那些乱扔的垃圾,就心疼咱这环境啊。”捡垃圾的时候,贺玉凤还会时不时地劝人家不要乱扔垃圾,但难免会碰上硌硬的主儿。“想起来我就气,有一回岸边有个钓鱼的人,喝完啤酒瓶子就放地上了,我就问他‘师傅您这个还要不?’他嚷了一句‘干吗?不要也不给你!’然后转手就把瓶子扔河里去了。”

  边说着,贺玉凤边指着手上一处疤痕说:“2000年那会儿公园建好没多久,好些人在停车场边烧烤,那天风大,我捡地上竹扦子的时候,一不小心手被扎出血了。可那些人就指着我说‘捡破烂的又来了,赶紧走,别在这儿碍事’。回去的路上我边走边哭,我在这儿捡垃圾也是为了环境好,别人瞧不起还说难听的话。”

  贺玉凤说,自己小时候时常在妫河边嬉戏玩耍,那会儿流淌而过的是清冽河水。只是渐渐的,河水及两岸的河道环境已不如记忆中的样子。“早些年河道沿岸没人管,好些地方垃圾堆那儿也没人收拾,我心里过意不去。好环境是老一辈留下的,我觉得不能这样糟践了,想着自己能做点儿是点儿。”就这么着,贺玉凤生活里多了捡垃圾这件事。她说一开始也没想到这一捡就没再停下来,反而自然而然成了习惯。

  “现在的人环保意识和素质都提升很多。”贺玉凤说,“原先赶上节假日啥的,一周里废弃水瓶最多能捡到一千个,现在一周捡的瓶子一两百个吧,情况好多啦。”

  20余年的坚持,超过30万个瓶子的回收,也让贺玉凤以“环保奶奶”的身份被更多人知道,很多人向她表达了敬意和支持。她告诉记者:“现在有更多人理解咱了嘛。我现在年纪慢慢大了,每捡起一个瓶子就要弯一次腰,每天少说要弯腰几十次,回家也腰酸背疼。但想想很值啊,妫河两岸的垃圾已经越来越少了。”

1 2 共2页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详细内容_右侧栏目
详细内容_页尾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