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_页头
 
当前位置:中工网人物频道百姓故事-正文
追记湖南石门薛家村“名誉村长”王新法:不变的老兵本色
//www.workercn.cn2017-03-23来源: 人民日报
分享到:更多

  修建安家片桥梁时,王新法用仪器测量数据。 李 飞摄(资料照片)

  2月23日,王新法耗尽最后一丝精力,倒在义务扶贫的土家山村,用生命诠释了一名共产党员的信仰与忠诚。

  “王村长是累死的,是帮我们挖穷根累死的。”

  连日来,当地村民自发聚集到王新法的坟前凭吊祭奠。唏嘘不已的村民诉说道:他虽然是个外地人,但比亲人还亲,我们一定要把他照顾好。

  扶贫未捷遗憾去

  “老弟呀,67户,只剩下4户没脱贫了。在这节骨眼上,你就这么狠心地走了。”从外地赶回的土家汉子、村支部书记覃遵彪,跪在王新法遗体旁,嚎啕大哭。

  时间定格在2月23日。这天一大早,王新法来到关沙田河,与村民张昌国查看河道,商量建桥之事;随后,他回到借住的村民简发成家,与帮扶队员修改桥梁图纸……午时,王新法突然倒地,一番抢救回天无力。聚集在屋前的群众做梦都没想到,他们的“名誉村长”,就这样匆忙地离开了他们。

  今年64岁的王新法,是河北石家庄人,1969年12月入伍,1981年转业到石家庄巿公安局工作。2013年7月退休的王新法,来到湖南石门县薛家村,开始了他的扶贫事业。

  讲起王新法,覃遵彪心里有些愧疚。4年前,王新法来到薛家村,与村里一帮人商量脱贫事宜,覃遵彪还以为他只是做做样子,没把他当回事。

  “我们都是有信仰的共产党人,共产党员就要带领群众一起富。”王新法找到覃遵彪彻夜长谈,覃遵彪羞愧难当。

  王新法累倒在扶贫岗位上,归宿成了亲人最大的纠结。亲人们想让他叶落归根,而薛家村民却苦苦挽留。

  “父亲是我一生的骄傲!”女儿王婷与母亲商定,按父亲生前遗愿,留在薛家村。“薛家村有父亲未竟的事业,他长眠在这里不会孤独。”

  架桥修路找水源

  刚来薛家村时,王新法发现土家人习惯把先人葬在田间地头,座座气派的坟墓,占住了良田沃土。

  踏勘薛家村六塔山的时候,王新法了解到,80多年前有68名红军战士壮烈牺牲在此,遗体被薛家村民偷偷掩埋。2014年春节刚过,王新法带着64万元积蓄回到薛家村。他号召村民把牺牲的先烈遗骨找回来,安葬到六塔山上。

  2014年4月,薛家村委换届,一致表决王新法任“名誉村长”。趁“让烈士回家”的东风,王新法在薛家村号召村民迁坟腾地。目前,六塔山顶已移葬了74名烈士和几十位先人,50多位村民同意逝世后安葬到六塔山上。

  来到薛家村,王新法闲不住。串门时,王新法看着孩子们蹚着河水上学,心里很不好受。

  为了修桥,2014年底,王新法搬到离工地最近的白梅芳家。他起早摸黑,没日没夜,凡事带头。在王新法的感召下,群众纷纷出工、出料,造价18万元的桥梁,仅用3.3万元就修起了。

  “他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是‘跟我上’。” 村民白梅芳说。

  桥修好了,王新法又将目光投向了薛家村六组饮水问题。在群山里转了半个月,他最终在六塔山山腰间找到了合适的水源。

  不到4年时间,王新法带领村民开山劈石,修筑了15公里山道,架起了6座桥梁,引来了洁净的山泉水。薛家村有上千亩茶园,但因质量不高,经过一番考察后,他带领村民成立了湖南五行缘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拟将专家的研究成果“素茶点系列”“功能茶系列”“精制茶系列”推向市场,让茶园真正成为乡亲们的“绿色银行”。

1 2 共2页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详细内容_右侧栏目
详细内容_页尾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