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_页头
 
当前位置:中工网人物频道百姓故事-正文
“希望田野”上的“微捐夫妇”
//www.workercn.cn2016-12-23来源: 长春日报
分享到:更多

尽管有病在身,夏治国仍不忘微捐。李成伟 摄

  如果有100万元钱,你会选择做什么?普通人可能会选择买一套大房子,买一辆豪华轿车,抑或是背上行囊,来一次说走就走的旅行……而夏志国、陈玉珍夫妇却选择把辛辛苦苦赚来的钱捐助给学校和贫困学生,将这份充满爱心的种子播撒在希望田野上。

  捐助贫困学子1万余人、捐助学校100余所、累计捐款捐物100余万元……这是夏志国、陈玉珍夫妇在二十多年间,用平凡义举绘就的一幅壮美爱心画卷。

  22日,在位于陕西路上的一栋居民楼内,记者见到了夏志国、陈玉珍夫妇。家中摆设十分陈旧,却处处散发着温暖的味道。“为什么能二十年如一日坚持捐助贫困学生?”夏志国轻描淡写般地说:“帮助别人,就是快乐自己。我们只是做了自己能做的一点小事。”

  提到微捐,还要从“大眼睛女孩”说起。“当时在报纸上看到有关希望工程的报道,‘大眼睛女孩’渴望求学的眼神,让我很受触动。”夏志国告诉记者,他当时在中学当老师,已下岗的妻子在光复路摆摊卖文具。虽然当时卖一支铅笔的利润只有一、二厘钱,但靠着薄利多销,生活还算富裕,在1992年就能拿出22万元买一套130平方米的住房。

  “咱们生活都这么好了,还有农村孩子读不起书……”两口子一商量,就带着几样文具找到了希望工程部门,“我们有文具,你们要不要?”得到认可后,他们就捐出了第一批文具,5米长的货车,拉了一车半,价值3万元。原本只想着表示点心意的夫妇俩,看到农村孩子拿到文具后的惊喜,就再也停不下来了。

  夫妇俩经营的这家文具店,年收入10万元左右,全部都用在了捐助贫困孩子上,几乎每年都是“裸捐”。老两口已经很多年没买过新衣服,家里摆放的家具是二十多年前的,连一部几百元的智能手机也是今年陈玉珍“狠下心”才买来的。

  “老夏不容易,一般人做不来。卖文具,利薄得很,那真是一厘一厘地攒,一万一万地捐。”此前与夏志国夫妇共租店面的姜丽艳说,“这些年,俩人从来不打车,去哪儿都是坐公交;中午都是带饭,8块钱一盒的盒饭,不舍得买;送货只要能走路送去的,老陈都是自己推车去送……”

  “捐助贫困孩子已经变成了我们生活中的重要一部分。”陈玉珍对记者说,2015年12月,刚刚整理完文具的老伴儿在家中突发急性脑出血入院。老伴儿手术醒来后,还惦记着给孩子们准备的新年礼物,第一句话就是“我们还没把东西送过去就病了,得委托给社区了。”

  如今,夏志国由于脑出血后遗症,已经卧床不起。陈玉珍出兑了文具店,在家中照顾他。老两口仅靠微薄的退休金过日子,但在他们心里,仍然放不下那些贫困的孩子,坚持用省下来的钱买学习用品,让社区志愿者转捐给贫困孩子。

  “现在,儿子、儿媳,还有很多社区志愿者、个体工商户都加入到‘微捐’的行列里,我们还在社区成立了星火微捐工作室,一定会有越来越多的人奉献爱心……”话语间,夏志国、陈玉珍夫妇透露出对微捐的无怨无悔。(记者 周源)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详细内容_右侧栏目
详细内容_页尾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