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_页头
 
当前位置:中工网人物频道百姓故事-正文
护堤“泥人” 羊城“辉少”(图)
//www.workercn.cn2016-07-15来源: 广州日报
分享到:更多

  看着左边这个“泥人”,你能想到他曾是右边帅帅的少年吗?

  看着左边这个“泥人”,你能想到他曾是右边帅帅的少年吗?

    19岁“村二代”朱建辉湖北抗洪 与战友组成“人肉”传送带抢运沙袋

  在湖北黄梅县抗洪抢险一线,太白湖大堤上一群“泥人”战士跪地运送沙袋的新闻画面感动了不少人。近日,这条新闻在白云区京溪街也引发不小轰动。这些“泥人”中有一个广州仔,名叫朱建辉,今年19岁,来自京溪街犀牛角村。

  “去年在送他入伍时,我就告诉他,不要做‘逃兵’,不然,家人在村里就抬不起头了!”母亲徐勤聪说,儿子没有让家人失望。战友同样为他点赞,“建辉是个城市兵,但一点也不娇生惯养。”

  群像:护堤“泥人”跪地运沙袋

  在湖北黄梅县蔡山镇,太白湖水位不断上涨,大堤也出现了险情,一处脸盆大小的管涌出现了。救援警报拉响了!在这紧要关头,来自陆军某舟桥旅的战士出现在抗洪保堤第一线,他们的首要任务是用沙袋堵住管涌。战士们为了把沙袋运送到大堤上,肩扛、手抬,甚至跪在泥泞大堤上,组成“人肉”传送带,虽然满身都是泥浆,却不喊苦与累。

  在这群护堤“泥人”中,有一个广州仔——他叫朱建辉,今年19岁,是这群“泥人”中年龄最小的人。他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每一名战士都一直扛沙袋,没有停过,我大约扛了200多个,现在是越扛越有劲。”

  面对洪水肆虐,朱建辉说:“我没有考虑多危险,我就想自己多扛一袋沙袋,多打一座桩,百姓就多了一分安全。其实大家都很辛苦,有的战士脚磨破了也不退缩,他们都是我的好榜样。”

  记者了解到,朱建辉去年10月入伍,入伍还不满一年,就遇到了抗洪抢险的任务。“过去,在家什么都不干,就像一个少爷一样。现在的这种环境锻炼了我们的吃苦意识。”朱建辉说。

  对话:到了部队学会了很多本领

  记者了解到,朱建辉家中既有出租屋收租,也有村集体分红,可谓衣食无忧。那么,他为何还要去当兵?不到一年的军营生活,他又学到了什么?昨晚9时许,记者电话连线了朱建辉。

  广州日报:太白湖大堤执行救灾的任务是怎样的?

  朱建辉:7月4日清晨5点多,我们从营地赶到了黄梅县太白湖大堤。当时大堤上有两处管涌,如果不能及时堵住,有溃堤的危险。当时连续已下了几天雨,大堤上到处是稀泥,我们踩着积水,装沙袋、扛沙袋,弄得满身都是泥巴,奋战了八九个小时,才堵住了管涌,解除了危险。

  灾区的老百姓对我们很好,会拿馒头饭菜给我们,很多上了年纪的老百姓也和我们一起搬运沙袋,一起保卫大堤、守护家园。有时候执行任务会连续奋战十七八个小时。虽然累,但保护到了老百姓,就觉得值了,当兵就要有这种责任感。

  广州日报:这样苦、累,有没有想过退却?

  朱建辉:有时执行任务会很累、很饿。但当看到战友都还在坚持,自己也没有理由不坚持。我们作为新兵往前赶的劲头更足,要超越老兵。再过几个月,我也要成老兵了,在成为老兵之前,要经受住考验和磨炼。

  广州日报:不到一年的军营生活,你有哪些收获?

  朱建辉:过去在家就是一个少爷,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到了部队后,成长了很多,变得能吃苦,学会了很多过去从来不会的生活本领。现在学会了下地种菜、做饭、洗衣,学会了自我照顾、独立生活。每个改变过程都很痛苦,但回头去看,才有一种成就感,原来自己是可以做成很多过去不敢想的事情。

  广州日报:你怎么看“村二代”这个标签?

  朱建辉:现在城中村一些年轻人衣食无忧,可以啃老、靠收租生活,但这不是长久之计。我过去想工作就工作,不想工作就出去旅游。但是,我们的父母会老,我们的村子也会变。未来有一天,父母老了,担子落到我们肩上,我们能不能担起来?现在,我发现不是靠自己双手赚来的东西,是不可靠的。人不能偷懒,要为以后着想,要去奋斗、去打拼属于自己的生活。

1 2 3 共3页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详细内容_右侧栏目
详细内容_页尾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