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_页头
 
当前位置:中工网人物频道百姓故事-正文
郭国芳:39岁的他捐献造血干细胞为7岁男童带去希望(图)
//www.workercn.cn2016-02-02来源: 山西晚报
分享到:更多

  郭国芳在接受造血干细胞采集

  本报2月1日讯(记者 薛琳 通讯员 左彤)今日上午,来自长治市人民检察院的39岁检察员郭国芳成功捐献造血干细胞,为天津一名7岁男童带去生的希望,成为我省第122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也是我省检察院系统第二例、长治市首例检察员造血干细胞捐献者。

  当日10时,记者在山医大二院的造血干细胞采集室见到了郭国芳。“正式入库成为志愿者的那一刻,我从内心深处是不希望接到这样的电话的,因为我希望我们每个人都健健康康的,但一旦有人需要我,那肯定也是义不容辞的。”郭国芳说,去年11月,当接到省红十字会打来的电话,得知自己与正在天津市某医院治疗的一位白血病患儿初次配型相合后,没有犹豫、没有徘徊,他的第一反应就是要在最快的时间内完成捐献,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挽救这个幼小的生命。

  去年12月,经过高分辨配型吻合后,郭国芳在山西省红十字会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工作人员的陪同下,前往山医大二院进行体检,体检报告显示郭国芳身体健康,符合造血干细胞捐献条件。今日上午,在爱人及两个儿子的陪同下,郭国芳走进山医大二院采集室,进行造血干细胞采集。躺在病床上的郭国芳笑说:“每天工作那么忙,那么紧张,这几天就当是度假了。”“他一直希望自己能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得知对方是一个年仅7岁的小男孩,他赶紧和单位沟通、请假,主动和红会协调,要求缩短流程,尽快完成捐献。”郭国芳的爱人告诉记者,生活中的郭国芳是一个很有爱心的人,多年来已连续献血20多次。2013年7月30日,他在长治市进行无偿献血时,在《志愿捐献者同意书》上签上了自己的名字,并采集10毫升血样,通过HLA(人类白细胞抗原)实验室分型检测入库,成为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又称中华骨髓库)的一名捐献造血干细胞志愿者。

  采集结束后,省红十字会工作人员与来自天津的移植医院医生进行了造血干细胞的交接。临行前,郭国芳的爱人代表全家人委托移植医院医生,一定要将早已准备好的猴年平安符挂件、书包以及益智玩具带给受捐患儿。“孩子比我们家老二也就大1岁,真心希望孩子能够早日康复。”郭国芳说。

  当天晚上,带着浓浓爱心的造血干细胞运抵天津并移植到患儿体内,实现郭国芳挽救白血病患者生命的愿望。

  ○链接

  捐献造血干细胞不会影响健康

  人体内的造血干细胞具有很强的再生能力。正常情况下,人体各种细胞每天都在不断新陈代谢,失血或捐献造血干细胞后,可刺激骨髓加速造血,1—2周内,血液中的各种血细胞恢复到原来水平。成年人体内的造血干细胞量一般为3千克左右,捐献者只需捐献200ml左右(含造血干细胞约10克)的造血干细胞混悬液,就可为患者重建造血和免疫功能。同时,采集过程安全、可靠,不会影响身体健康。

  造血干细胞从捐献者手臂静脉处采集全血,通过血细胞分离机把造血干细胞分离出来,同时将其它血液成分回输到捐献者体内,不需要抽取骨髓。由于我国独生子女众多,很难在亲缘关系者中找到合适的配型,而要通过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寻找非血缘关系的志愿捐献者。

  目前,进行造血干细胞移植,是挽救血液病患者的生命,以及治疗造血和免疫系统功能障碍等疾病的有效手段。非血缘关系的相合概率仅为万分之一到十几万分之一。为挽救数以万计需要造血干细胞移植的生命,山西省红十字会呼吁社会各界一如既往,继续关注这一伟大的公益事业,希望更多适龄、健康公民,特别是青年人积极加入到捐献造血干细胞的队伍中来,用可再生的细胞来挽救不可再生的生命,为血液病患者奉献“生命种子”,帮助他们获得新生。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详细内容_右侧栏目
详细内容_页尾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