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_页头
 
当前位置:中工网人物频道百姓故事-正文
陈国有:林果种植大户的家规
//www.workercn.cn2015-10-04来源: 内蒙古日报
分享到:更多

  早上4点半,兴安盟突泉县溪柳乡永保村的陈国有就起床了。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打开录音机,院里的喇叭顿时响起优美的旋律,直达前面的果树林地。“我天天早上都是这个点儿起床,放歌也十几年了,听着歌全家人干活有劲儿,心情好。”这几天的天气还有一丝凉意,陈国有穿得并不厚,他说去地里干活很快就会出汗。

  今年64岁的陈国有腰板挺直,动作麻利,讲话语速快,风趣幽默,时不时蹦出一些当下流行的热词和自创的顺口溜。在当地村民和亲戚朋友眼里,他不只是远近闻名的林果种植大户,更是一个思想前卫、家教独特的奇葩父亲。由于脑子灵,爱琢磨,会赚钱,又能吃苦,陈国有从年轻时家里日子就过得不错,说家底厚实也不为过。可他对子女们的教育方法却让村里人颇有争议。特别是两个儿子结婚单过后,他就立下家规:以后谁家过得富裕,他和老伴就跟谁过,将来财产也就留给谁。“我嫌贫爱富,哪个儿子家天天吃饺子,我就偏向谁。用现在一句比较流行的话讲,就是‘你养着我,我带着钱’。”陈国有笑着说。

  陈国有的妻妹很不理解:“在我们这儿的农村,父母一般是把财产平均分给每个孩子。如果哪个孩子日子过得差些,就多帮衬些,可我姐夫却反着来。”陈国有却有一套自己的大道理:“我就是要让儿子们展开过日子PK赛,让他们养成靠自己的头脑和辛苦发家致富的思维。”

  陈国有常给孩子们讲自己的经历。上世纪八十年代,国家提出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他当时就觉得自己应该做那个先富起来的人。于是,主动承包了没人要的荒山,改造了村内20多亩盐碱地,开始植树、育苗,盐碱地终于变成了陈国有致富的金饭碗。“单枪匹马改造盐碱地很难,我每年得拉200车土,足足拉了10年。”他平静地说。

  对于自己立下的家规,陈国有说到做到。两个儿子成家后,他不直接给儿子钱,而是把自己改造好的盐碱地和荒山分一部分给两个儿子,让他们各自经营。“我是总舵主,儿子家的地和山想种什么由他们自己拿主意,但全部都是机械化作业。一年四季怎么干,我给他们提点建议。”小儿子陈辉由衷地说:“我爸就是我们的技术员,有啥不懂的直接问他就行了。”

  两个儿子看父亲搞育肥牛、育肥羊收入不错,也想干,但是缺少本钱。陈国有就提出借给他们本钱,但一年后必须如数还回来。地里干活需要一台铲车,他和两个儿子约定共同出钱购买,共同使用。“说实话,我一个人完全能买得起铲车。这么做,就是想给他们点压力,让他们知道世上没有免费的午餐。”陈国有笑称。

  对儿子们如此,对两个女儿的态度也一样。小女儿出嫁后生活的村子有荒山,由于从小受父亲的言传身教,就大胆承包下来,也搞育苗,搞林粮间种。结果刚起步时附近的村民不太认可,外地客户也不了解,育出的树苗卖不出去,不得已求助于父亲。陈国有一句拿钱帮衬的话都没有,而是四处联系客户,把树苗卖了出去。女儿看到希望,硬是坚持了下来,现在做得还不错。在他眼里,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帮助。

  陈国有认为,做什么事都会遇到挫折,让孩子们尝尝失败的滋味,对他们的人生有好处。就他自己而言,30多年来,种果树、育苗也是边走边摸索,遇到的挫折不少,但都能化解。他是全县第一个种葡萄、种李子的人,种出的葡萄开始无人问津,后来他通过赊账的办法一举打开了市场。如今,县里种葡萄、李子的人多了,他就打时间差,葡萄比别人提前上市20多天,李子则最晚上市。再后来,干脆淘汰掉葡萄树,改种其他品种。“不论是种树或者干别的,都要有长远规划,讲究效益。这是我要让孩子们明白的道理。”陈国有说。

  让陈国有欣慰的是,几个孩子都很勤劳,生活都很富足。傍晚记者告别时,正好路过陈辉家的地,小两口正埋头种山丁子苗和樱桃籽。一问,才知道小两口从早上不到5点就下地了。“我爸那么大年纪都干得那么欢,我们年轻人哪好意思发懒呢!”陈辉抹着脸上的汗说。妻子接过话茬说:“结婚前在家里很娇气,没干过活,现在受我爸的带动,每天从早干到晚,一年四季都不闲着,还挺乐和的。主要是日子过得有奔头呗!”

  (本报记者 贾怡媛 胡日查 戴宏 见习记者 高敏娜)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详细内容_右侧栏目
详细内容_页尾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