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_页头
 
当前位置:中工网人物频道百姓故事-正文
李民生:远征军的英勇战士
//www.workercn.cn2015-09-04来源: 新疆日报
分享到:更多

  8月28日,记者来到乌鲁木齐市钱塘江路三建家属院一栋居民楼,采访了曾经参加过中国远征军的抗战老兵李民生。

  走进李民生家,正赶上老人的小女儿在家陪伴老人聊天。李民生的书桌前,挂着一幅老伴的生活照,照片下放着一束玫红色的绢花和一盘糕点,“我老伴叫甘礼龄,和我同岁,同一时间去参军的,她是译电员。抗战胜利没几年,我们就结婚了,她90岁走的。”李民生说,老伴和他都喜欢吃糕点,每天看看照片,摸摸手镯,让他感觉老伴一直就在身边。

  “可能是当过兵的原因,爸爸至今走起路来都是腰板挺直,身体也没有什么大病。”老人的女儿李敏笑着告诉记者。在了解了记者的来意后,满头银发的李民生让女儿拿出珍藏了70余年的远征军美式军服穿在了身上,还把3个纪念远征军的徽章全部戴好。

  老人的思绪似乎回到70年前的那一难忘的历史时刻。

  “我是远征军的一名战士,我所在的华侨先锋大队的驾驶兵和技工大多是南洋的爱国华侨,承担的主要任务就是在中缅边境,将从印度洋运来的支援中国抗日的枪炮弹药、飞机零件等物资由云南的畹町运往昆明。”回忆起当年的

  抗战岁月,李民生的情绪有些激动,眼神中流露出军人特有的坚毅与自豪。李民生所在的九中队有100多人,60辆车。每趟运输,每车都会有两名驾驶兵共同前往,在驱车前往畹町装货时,车里装有蛋白、猪鬃、桐油、朱砂等,以换取所需的军用物资。李民生率领着华侨先锋运输大队九中队的运输兵常年往返于滇缅公路。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日军封锁了我国的海上交通,滇缅公路成为国际援华抗日物资的唯一运输通道。而中缅公路由边境至昆明的很长一段路程都是土路,路上山高坡陡,路况特别不好,稍不注意,车就会跌下陡崖,造成人员伤亡。尤其到了雨季,发生山体滑坡,道路就无法同行。军需物资需要抢运,运输兵们常常日夜兼程赶路。除了糟糕的路况外,还会遇到日军飞机的扫射。“有很多战士在敌人的机枪扫射中,死在了路上。”李民生说。1942年,日军南进,仰光、曼德勒、腊戌、八募相继失守。随后,腾冲等地也被日军占领。华侨先锋运输大队伤亡惨重,奉命撤退。当撤退至怒江准备过惠通桥时,遇到了敌人的疯狂攻击。

  惠通桥架于怒江之上,位于龙陵和保山之间。桥的北岸是中国的军队,而桥的南岸则是日本的军队。日军千方百计对惠通桥进行破坏,从1940年10月至1941年2月,对惠通桥进行了6次空袭,共出动飞机168架次,投弹4000余枚,使桥梁受到很大程度的破坏。尽管守桥员工和部队不断突击抢修,但桥梁负载能力降低,每次仅能通过一辆7.5吨卡车。

  撤退那天,李民生开了一辆吉普车,车上载着一名大队长和勤务兵。桥上堵的都是大车,一辆接一辆。吉普车小,从一旁很快过去了。当他过了惠通桥后,日军的攻击开始了。当李民生到达中国军队的防线后,拿起望远镜想要看看华侨先锋运输大队九中队的撤退情况时,却看到了令他终生难忘的一幕。“我看到无数战友被日军的机关枪射中,他们开的车以及车里的货物都被日军侵占,我还看到很多战友无奈之下跳江,鬼子又对江面扫射,江水都被染红了,江面漂着好多帽子。当时,怒江的水流那么急,根本没有生还的可能。”李民生说到此处,眼泪夺眶而出。

  惠通桥被炸毁了,九中队100多人,60辆车,成功撤离的只有8辆,不到30人。由于李民生所在的中队伤亡惨重,中队也随之解散,李民生随后被编入云南省军事委员会西南运输处中缅运输局。

  同年,李民生被派调至中国军事委员会交通巡查处,担任云南下关交通巡查所中校副所长,直至抗日战争胜利。1945年,李民生转业至天津市警察局督察处担任督察长一职,直至天津解放。

  1952年,李民生来到新疆,成为建工局第三建筑公司的一名驾驶员,直至1980年退休。

  采访结束时,老人语重心长地说:“我年纪大了,已经不能为国家做些什么了。但党和政府没有忘记我们这些老兵,经常到家里走访慰问,帮助解决一些生活上的问题,我心里充满了感激。我们中国能有今天的发展实属不易,作为一个中国人、一个老军人,我很幸福,也很自豪。我希望我的祖国越来越富强。”(记者赵军)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详细内容_右侧栏目
详细内容_页尾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