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_页头
 
当前位置:中工网人物频道百姓故事-正文
黄埔军校抗战老兵:保家卫国是大担当
//www.workercn.cn2015-08-18来源: 河北日报
分享到:更多

  众志成城、全民抗战。70多年前,为了保家卫国,千千万万爱国将士冒着敌人的炮火共赴国难,奏响了一曲气壮山河的反抗侵略的英雄赞歌。时值抗战胜利70周年之际,在省黄埔军校同学会的帮助下,本报记者采访了几位都已90多岁高龄的河北籍黄埔军校抗战老兵——

杨光荣,男,1920年11月24日出生于江苏铜山,民革成员,1942年毕业于成都黄埔军校17期步科。河北省黄埔军校同学会第四届理事会理事。

  杨光荣:激战衡阳西禅寺

  1920年11月24日,杨光荣出生于江苏铜山。与那个年代的热血青年一样,他渴望上阵杀敌,后考入成都黄埔军校17期步科,于1942年毕业分配到第五军战防炮营第四连任见习官,之后开赴缅甸作战。1944年第四次长沙会战打响,杨光荣所在的第五军战防团奉命从云南杨林防地驰援衡阳。

  在衡阳坚守激战40多天后,衡阳城已是断壁残垣。“通讯断了,各部联系不上,只听到炮声隆隆,搞不清楚城池是否已沦陷。”杨光荣说,八月初的一天晚上,战防团一连所在西禅寺阵地炮火连天,杀声阵阵。杨光荣曾在一连任过职,一边担心着一连安危,一边清点剩余的武器弹药。“算得上是弹尽粮绝,子弹、手榴弹都不多了。”老人回忆说,自己刚刚清点完毕,前方交战声突然停了,没多久就见到有伤兵退回来,原来经过激烈交锋,终因寡不敌众,西禅寺阵地失守。

  “我强忍悲痛,向营长汇报战况。营长下令,必须夺回高地!”杨光荣立即集合残存伤员士兵34人,决定夺回西禅寺高地。“出发前,我发了弹药,还做了战前鼓舞。”老人眼含热泪地说,为节约子弹,他给每人发了步枪一支,子弹50发,手榴弹8枚,并在枪头装上刺刀,准备肉搏。“我告诉大家,喋血疆场的时候到了,军人当以马革裹尸还,我先上,你们跟着!”

  夜深人静,万籁俱寂。一行人摸黑潜入高地附近,藏身在西禅寺外稻田内,经过侦察发现敌人正在修筑工事,杨光荣将34人分为5个战斗小组,果断下令对敌实施突袭。“真是肉搏战,能不开枪,尽量不开枪,担心引来更多的敌人。为了夜间战斗容易识别,我们把军帽一律翻戴,免得误伤战友。”杨光荣说,当时制定的突袭策略是正面诱敌,侧面袭击,令敌人首尾不能兼顾,但正面进攻的小组一和敌人接触,敌人就开了枪,剩余人员屏息凝神,直到敌人全部被正面吸引,这才突然从侧后方冲入寺内,从敌人后方袭击。刺刀扎、手榴弹砸、摔跤撕咬……经过近40分钟的肉搏战,最终将西禅寺夺回。夜袭的34人中,牺牲16人,重伤11人。

  数天后,衡阳沦陷。孤守西禅寺的杨光荣和部队失去联系,身边仅剩下4名士兵。1944年8月5日夜,5人泅水突围,辗转千里返回昆明。之后,老人被昆明师部任命为二营副营长,率两个炮连,参加桂北河池、黔南独山等地阻击战。1949年,老人随部队在成都集体起义,被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西南军区汽车4团,驻守重庆。1950年奉命支援西藏,而后又奔赴朝鲜战场。1958年,老人退伍后进入邯郸汽车运输总公司。凭借着过硬的技术,为公司培养了大量技术人才。

  “光阴易逝七十载,睡梦犹闻厮杀声。细数同壕人几在,醉心殇怀泪横流。”这是老人在坚守衡阳七十年祭时做的祭文。

1 2 3 共3页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详细内容_右侧栏目
详细内容_页尾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